李泽厚(1930-) 美学家。长沙宁乡人。1948年毕业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旋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任职,1978年起任研究员。1982-1983年任美国威斯康辛大学访问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思想史和美学研究,是中国美学学会副理事长。近年主要在国外讲学,是德国图宾根大学、美国密西根大学、威斯康辛大学等多所大学客座教授。著有《美的历程》、《中国美学史》、《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世纪新梦》等。
发表于2025-02-04
中国现代思想史论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在英语中“现代”与“近代”都被翻译为“MODERN”,所以现代一词带有明显的阶段性和相对性。如果以目前所处的时光轴为中国近现代做一个分期,我会以十一届三中全会或某运动作为临界点,因为这两个事件前后呈现了两种不同的景象。在这一问题上,教科书上大都以五四运动为界限,...
评分李泽厚先生应该属于实证主义吧,不论是《美的历程》,《中国思想史》,他都是站在对彼时,彼地的社会环境,现实状况,经济发展等所谓的社会存在,英语中所谓的paradigm去研究和讨论思想以及理论的产生。 也就是,对于各种思想产生的环境,条件,前提,进行了更多的分析,分这...
评分一开始是在另一本《大学人文读本——人与国家》上看到其中的一节《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顿时就觉得醍醐灌顶,分析的太透彻了!“近代中国总是这样,救亡压倒了启蒙运动。”是的,甚至到现在,公民启蒙还是没有多少根本的进展,封建主义的大家长思想仍然残留在不少官僚的深...
评分李泽厚的启蒙与救亡变奏曲之说,更像是对戊戌以来社会现象的一个粗糙描述,而非揭示了社会中的某种因果规律。然而这种白描依旧有其思想史的意义,今日我们梳理五四激进主义/进步主义的谱系更迭,最能帮助吸取彼时盛行的立法主义和万能主权者想象带来的教训,但遗憾的是殷鉴不远...
评分囫囵屯枣的浏览了一遍,见识了许多未所闻见过的思想和资料,把平日里常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串联在一起,在不少曾经困惑的地方也得启发而豁然开朗。在这本不算太厚的书里,从整体上把近百年来思想领域里的重要人物和思想做了个大概的介绍,这是李泽厚为我们呈现的中国现...
图书标签: 李泽厚 思想史 哲学 历史 中国现代思想史论 中国 思想 中国哲学
本书以“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作为解释中国近现代史思想史上许多错综复杂现象的基本线索,在学术思想界引起巨大反响,毁誉参半。许多青年入学赞之为提供了崭新的范式变革。紧接此文,本书以数十年的新文学历程和哲学上“现代新儒家”等论题,简明而深入地展示了现代中国思想的诸多重要方面和问题,或明或暗地显现了上世纪中国六代知识分子的身影、悲欢和坎坷命运。书中论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长文则结合对毛泽东青年时代的思想分析,说明由民粹主义、道德主义的入侵马克思主义,迷信战争经验等等,阻碍了中国的现代化。
大部分观点已经变成常识了,细微处时有亮点。改日写个小评论。
评分竟然第一次读,虽谈不上严谨,但书中主要论断在当下仍具有统治性。只有读过此书之后,才更能觉知王德威等人的意义何在。
评分就本书来说,我的想法是,启蒙的最后一步就是自由之病,但不走到这一步是不行的,而这一路,与革命完全分开又是不可能的。
评分有幸在三天前见到李泽厚先生本人,当时就带着这本书去了讲座现场。李泽厚的一大经典论断"救亡压倒启蒙"即出于此。尽管褒贬不一,却已经成为学术界、思想界在讨论现代中国命运时绕不开的命题。他评述早年毛泽东、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陈独秀胡适鲁迅诸篇也颇佳,基本脱去了在近代思想史论中一息尚存的意识形态语言而自觉运用着比较纯净的述学文体,值得称道。最后几篇回到传统的哲学领域中进行的探问不及前面对现代中国思想史的梳理与判断来得洒脱。总而言之,此书对从事现代文学与学术史研究的人应是必读的,一遍也远远不够。
评分高中历史教材能换成这本就好了……
中国现代思想史论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