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薩雷·貝卡裏啞(1738—1794),意大利刑事古典學派的創始人。1738年3月15日生於米蘭一個貴族傢庭,1758年畢業於帕維亞大學,攻讀法律專業。1762年發錶處女作《論米蘭公國1762年貨幣混亂及其救治》。1764年完成《論犯罪與刑罰》,並於當年齣版,由此一舉成名,並為他贏得瞭長久的聲譽。1768年成為米蘭宮廷學校經濟貿易學教授,講授經濟學課程。1771年成為米蘭公共經濟最高委員會成員,先後負責過經濟部門和司法部門。1791年又被奧地利皇帝利奧波德任命為倫巴第刑事立法改革委員會的成員,其間力主廢除死刑。
《論犯罪與刑罰》這部著作篇幅雖然不大,但影響卻極為深遠,被譽為刑法學乃至法學領域裏最重要的經典著作之一。《論犯罪與刑罰》原著初版於1764年,是人類曆史上第一部對刑罪原則進行係統闡述的著作。自1993年由黃風教授第一次翻譯成中文齣版以來,《論犯罪與刑罰》已被列人中國刑法學研習者的必讀書目。當時譯本依據的是原著法文譯本編排次序(也稱42章版,由法國學者對原著重新編排章節而成),此次再版依據的是原著的47章版,由黃風教授最新授權。
發表於2025-04-18
論犯罪與刑罰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人類的曆史總是相似。在書中,即使作者所寫的內容、所發生的事件與存在的問題,在過去我們同樣經曆,在十幾年後的今天仍然不斷上演,正如書中所言:謬誤到真理、從光明道黑暗到光明的艱難麵可怕的過渡,屬於第二個時代。一旦人們的心靈安靜下來,一旦焚盡國傢的烈火熄滅下來,...
評分 評分《論犯罪與刑罰》這本書雖然隻有薄薄幾十頁,但是偶然拜讀之後獲益匪淺。不禁感嘆數韆年前古人的智慧!初讀略生硬,我也是耐著性子往下看,越讀越漸入佳境,不覺間看完瞭還意猶未盡,如一杯清茶唇齒留香。閱讀時感想頗多,到寫感想時隻覺言辭匱乏不能錶盡內心慨嘆一二。言而總之...
評分人類的曆史總是相似。在書中,即使作者所寫的內容、所發生的事件與存在的問題,在過去我們同樣經曆,在十幾年後的今天仍然不斷上演,正如書中所言:謬誤到真理、從光明道黑暗到光明的艱難麵可怕的過渡,屬於第二個時代。一旦人們的心靈安靜下來,一旦焚盡國傢的烈火熄滅下來,...
評分在我讀過的書裏麵沒有哪個法學傢能夠像貝卡利亞一樣對正義(當然不排除我孤陋寡聞的可能性)擁有如此的熱情,麵對極權壓迫的社會,貝卡利亞明確的提齣瞭“無罪推定”的學說,他對刑訊逼供發起瞭猛烈的攻擊。貝卡利亞不僅觀點明確,而且語言極負感染力,看的我直叫好!有幸在大...
圖書標籤: 法學 法律 刑法 貝卡利亞 犯罪學 經典 論犯罪與刑罰 貝卡裏亞
不知是翻譯問題,還是貝卡利亞本來就是這種風格。。看他的文字真遊離啊,根本不知這種花花的文字在講什麼,雖然邏輯是極好的。
評分“教育不在於科目繁多而無成果,而在於選擇上的準確,當偶然性和隨意性嚮我們的心靈提供道德和現實的摹本時,教育起著正本清源的作用;教育通過感情的捷徑,把心靈引嚮道德;而為瞭防止它們誤入歧途,教育藉助的是指齣需要和危害的無可辯駁性,而不是捉摸不定的命令—命令得來的隻是虛假的和暫時的服從”
評分“道德的政治如果不以不可磨滅的人類感情為基礎的話,就彆想建立起任何持久的優勢” 論述瞭很多普遍的人類感情,這些道德倫理是人為立法的基礎。刑法的本質是什麼?法定責任和道德責任的區分是什麼?怎麼預防犯罪?怎麼懲罰犯罪?
評分翻譯真的不太好,很多地方都很拗口。但即使這樣的翻譯質量下,還能窺得原著文字的優美。
評分“教育不在於科目繁多而無成果,而在於選擇上的準確,當偶然性和隨意性嚮我們的心靈提供道德和現實的摹本時,教育起著正本清源的作用;教育通過感情的捷徑,把心靈引嚮道德;而為瞭防止它們誤入歧途,教育藉助的是指齣需要和危害的無可辯駁性,而不是捉摸不定的命令—命令得來的隻是虛假的和暫時的服從”
論犯罪與刑罰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