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1899-1961),美国作家、记者,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代表作《老人与海》获得1953年普利策小说奖,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
发表于2025-02-08
海明威:最后的访谈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假设从早上六点开始写,我可能会一直写到中午,或者提前完成。停笔的时候,会感到特别空虚,但同时又非常充实,仿佛一点都不空虚,就像刚和情人做完爱一样。从那时一直到第二天你开始继续写作之间,什么都伤害不了你,什么都不会发生,什么都没有意义。最难挨的就是一直要熬到...
评分首先建议读过《老人与海》之后再来读海明威的访谈,当你细度作品之后,心中不禁勾勒出海明威的形象,会认为他严肃、谨慎和朴素,之后你再来通过访谈录重新认识这位可爱的老人。 本册中的访谈增加了大量的细节描述,不仅仅是对海明威的外貌、生活习性和令人发笑的访谈细节,再加...
评分(刊于《文艺报》2019年11月6日) 文/俞耕耘 对欧内斯特·海明威而言,生活作派也许远比文学风格更重要。因为,风格一词,在他的词典里,不过是人们慢慢能够接受,不易察觉的笨拙感。“当它们再度笨拙地出现时,人们认为这种笨拙感就是风格,然后被许多人抄袭。这令人遗憾。”...
评分中信《最后的访谈》这套书一直想看来着,这次从多抓鱼买了一本海明威的。书特薄,一共收录了四篇在1954和1958年海明威居住在古巴期间,所发表的关于他的访谈。分别发表在巴黎评论、时尚先生等杂志上面,撰稿人都是比较出名的主编,据说乔治普林顿追了三年才得到采访机会。 海明...
图书标签: 海明威 访谈 欧内斯特·海明威 美国 谈话录 访谈录 美国文学 传记
这是一份不同寻常的记录,收集了海明威与《巴黎评论》《大西洋月刊》等媒体所做四篇访谈。访谈中的许多回答,刻薄、迷人而真挚,一如受访者本人。他凭借一己之力重新定义并改写了美国文学的面貌。
为了呈现一个真实状态的海明威,采访者多年坚持,多次碰壁,留下了宝贵的访谈资料。海明威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处于怎样的生命状态?他对小说写作有什么见解?他的日常生活如何?从他对于作品的全身心投入中,可以瞥见一个与众不同的海明威。
最勇敢、最优秀的作家之一,坚守原则,精于技艺,从未偏离他自己对写作的献身之中。对少数几个真正了解他的人而言,他本人正如他的作品一样优秀。他并没有死去。那些尚未出世的有志于写作的年轻男女将会拒绝宣称他的死亡。--威廉·福克纳
海明威 x 《巴黎评论》
海明威自写作伊始,就一直保持站立写作的习惯。他在一张大表上记录每天的进度,每天产词量不等,450,575,462,1250,然后又回落到512。《永别了,武器》的结尾他重写了三十九遍才满意。
海明威 x 《大西洋月刊》
哈瓦那的后港,停泊着一条顽固的废船"比拉号",海明威经常驶着它出海钓鱼。而十英里开外的圣弗朗西斯科·德·保拉,坐落着海明威长期居住的家外之家。他热爱大海,但书里写得很清楚了,大海就是个巨型的娼妇。
海明威 x 《多伦多星报》
海明威近五年来几乎可算是完全无法接近了。他的宅邸,门口的大标识写着,除非预约,闲人免进。"我对生活仅有的要求只是写作、打猎、钓鱼,以及隐姓埋名。名望让我郁闷难受。问题让我饱受折磨。"
海明威 x 《时尚先生》
我打包了斯特拉文斯基的访谈影像,带了一瓶最顶级的波尔多红酒,登上去古巴的飞机,敲开海明威的大门。一天结束后,海明威高兴地笑了,拍了拍我的肩膀,幽默地说:"你知道用一瓶酒是买不来人生原则的吗?"
罗伯特·曼宁为大西洋月刊写的那篇是把一次采访写成一个故事的范本,做得太棒了,完美的一篇采访
评分短短几篇,有点翻来覆去陈词滥调的意味。 本身就不喜欢海明威,肥皂泡一样花里胡哨一戳就破。读完后也没能对他新添兴趣,失礼失礼!
评分海明威的书我读的不多,这本访谈挺一般的,读过流动的盛宴之后对他出轨印象深刻,看完这本之后觉得他可能一直有点cynical,尽管这本书没有想象的精彩但是还是有所收获吧
评分海明威站着写作,这是我知道的第二位站着写作的狠人,第一位是纳博科夫。那么通过这本册子你能知道什么?你能知道海明威的写作极其规律的,他将作家比作井,不应当一次性抽干再等着时间补满。对于写作他似乎信奉冰山理论,谈得不多。认为创造本身基于认知。写不出时重读旧作。24岁就被人称“老爹”。
评分一个不甚配合的受访者恰恰折射出他身上掩藏的某种脆弱性
海明威:最后的访谈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