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D. 塞林格(1919—2010)出生于美国纽约一个殷实的家庭,父亲是犹太人,母亲是爱尔兰人。他从小聪慧却对学习没有什么兴趣,中学时经过几次不成功的传统教育尝试(包括公立及私立学校),终被父母送往军事学院就读,后又有三次大学就读经历,均无果而终。在哥伦比亚大学夜校部就读期间,其写作才华被良师发觉,发表了数篇短篇小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中断写作,应征入伍,参加过诺曼底登陆与犹他海滩战役,后又从事战时反间谍工作。
1948年,遭受多次退稿后,其备受好评的短篇《抓香蕉鱼最好的日子》在《纽约客》上发表,此后又在该刊上发表多篇作品。1951年,《麦田里的守望者》出版,大获成功,成为美国文学经典,后又陆续出版了短篇集《九故事》、中短篇故事集《弗兰妮与祖伊》,以及中篇集《抬高房梁,木匠们;西摩:小传》。成名后的塞林格日益远离大众与媒体,在乡间买了一块地,隐居在一座山边小屋,四周丛林环绕,用一架高大的木篱与一条乡间土路相隔,他似乎在践行霍尔顿的梦想,“用自己挣的钱盖个小屋,在里面度完余生”,不再“和任何人进行该死的愚蠢交谈”。他的余生成了传说。2010年,塞林格在新罕布什尔的家中过世,享年91岁。
发表于2025-01-27
九故事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阅读《九故事》是一次没有目标的寂寞之旅,它要求你有超凡入圣的智慧,更要有返璞归真的童心。 从《逮香蕉鱼的最佳日子》开始,到《特迪》收尾,九个故事如同九个谜团,而九后归零,正是道家“有名万物之始,无名万物之母”和佛祖“四十九年未曾发一言”的写照。在塞林格...
评分塞林格的写作很任性,六要素基本都是残缺的。 每个故事都毫无铺垫的突然开始,又在全无准备中陡然结束。 与其叫做九故事,不如说是九张速写,或是九张模糊的相片。 只有片段,一闪而过,像一盘没有被擦除干净的磁带 在大段播放的空白中,偶尔会听到一些突兀的对话和哼唱 有时是...
评分九故事卷首引禅宗公案:“吾人知悉二掌相击之声,然则独手拍之音又何若?” 禅宗公案历来玄微。试做一解: 二掌相击当然是“啪”的一声。那么,单手拍掌会是什么声音呢? 当你在心里思索“单手拍掌”时,甚至只要你的念头一触及到“拍掌”这个单词时,其实你心里早已“啪”的响...
评分一 塞林格比任何人都注重保护他与文学之间的关系的紧密度,仿佛对他来说,创作行为也是隐私的一种。 这个自我封闭的自囚者对外界给以他的过分关注,回敬以充满敌意的沉寂,以至于这种行为方式成就了一个反常的悖论:塞林格作为作家的名声很大程度上却是得益于他对名声授权者...
评分图书标签: 塞林格 短篇小说 美国文学 小说 J·D·塞林格 美国 外国文学 文学
塞林格是美国当代文学史上绕不过去的名字,也影响了国内国外一大批作家,菲利普•罗斯、约翰•厄普代克、纳博科夫、苏童、马原、苗炜都对他赞誉有加,诺贝尔文学奖热门人选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也是他的拥趸,也是《麦田里的守望者》和《弗兰妮与祖伊》日语版的译者。
《九故事》是“麦田里的守望者”塞林格唯一的短篇小说集,被列入《西方正典》,收录其最负盛名的九个短篇故事,其影响不亚于《麦田里的守望者》,亦为其巅峰之作,用平静克制却又摄人心魄的语言勾画纯真与美在现实中的困境,述说人生的真相与寻求解脱的重要性,堪称美国文学艺术的典范。
《九故事》收录了塞林格在《纽约客》上发表的九个短篇故事,每个故事自成一体,又互相关照,写出了塞林格眼中战后的一代年轻人之“爱与污秽”。故事中有纯真绝望的青年,有早慧困惑的儿童,有奋力融入孩子内心的母亲……塞林格让笔下的那些年轻人、孩子们还有不成熟的成人们经历或者看到爱、对爱的渴望、死亡、绝望与疯狂,展现爱与美在现实中的闪现与困境,揭示世俗人际关系对人的牵绊与拖累,诉说对于人生领悟的重要性,以探索与追求灵魂的解脱。文学大师塞林格用平淡从容,不动声色,却又蕴含巨大能量的致密文字道出了人生的真相。
我一辈子都爱塞林格
评分你吐掉那些苹果了吗?
评分后劲太大了……太大了……读完每一篇都要停下来怔住流泪
评分真正理解一本书与真正理解一个人一样困难。
评分3.注释不在当页,全部放在了书的最后。要看还得翻到最后去看。不知道是为了排版容易,还是为了不破坏结构性。4.最爱的一篇标题被翻译成了《德•杜米埃 — 史密斯的忧伤年华》,失去了对毕加索“蓝色时期”的对应。5.Life is a gift horse.其他没有什么可挑剔的了,再次重读我还是被深深地深深地感染了。6. 最近新闻说他儿子会把塞林格写作几十年来巨多未出版的手稿全部出版,期待一下。
九故事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