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力衛 1982年畢業於黑龍江大學日語係,1984年北京大學東語係碩士畢業後留校任教。1986年赴日, 1990年讀完東京大學國語國文專業博士課程。現任成城大學教授。專攻日語史、中日語言交流史。主要著作有:《和製漢語的形成與發展》(汲古書院,2001)、《圖解日本語》(閤著,三省堂,2006)、《日本的諺語·中國的諺語》(明治書院,2008) 、《近代知識的翻譯與傳播》(三省堂,2019)。譯作有:《風土》(商務印書館,2006)、《現代政治的思想與行動》(商務印書館,2018)。
《東往東來:近代中日之間的語詞概念/學科知識與近代中國研究書係》第一編“西學東漸再東漸”著眼於19世紀英華字典以及《博物新編》《萬國公法》和江南製造局的西學新書在日本的影響;第二編“東學激起韆層浪”則看20世紀日本是如何影響中國的,通過分析梁啓超《和文漢讀法》、政治小說《雪中梅》以及《共産黨宣言》的翻譯問題,認識漢語歐化過程中的日語因素,以及辭典是如何應對日語新詞的;第三編“語詞概念定塵埃”則具體描述“民主”“共和”“主義”“優勝劣敗,適者生存”“金字塔”等概念形成的過程。
https://athenacool.wordpress.com/2019/07/09/%e4%b8%9c%e5%be%80%e4%b8%9c%e6%9d%a5/ 東往東來:近代中日之間的語詞概念 陳力衛 / 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 2019-6 子扉我 2019年夏 季風一次元空間二世 原載迴響編輯部微信2019年7月9日
評分在兩韆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博大精深的漢語吸收瞭許多外來文化,“金字塔”這個名稱就是中外文化多次交流的結果。語言學傢瀋國威指齣,“在中國曆史上曾有四次對中國的文化、思想乃至漢語産生過重要影響的大規模翻譯活動,分彆是東漢到宋代的佛經翻譯, 16世紀的來華耶穌會教士...
評分在兩韆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博大精深的漢語吸收瞭許多外來文化,“金字塔”這個名稱就是中外文化多次交流的結果。語言學傢瀋國威指齣,“在中國曆史上曾有四次對中國的文化、思想乃至漢語産生過重要影響的大規模翻譯活動,分彆是東漢到宋代的佛經翻譯, 16世紀的來華耶穌會教士...
評分https://athenacool.wordpress.com/2019/07/09/%e4%b8%9c%e5%be%80%e4%b8%9c%e6%9d%a5/ 東往東來:近代中日之間的語詞概念 陳力衛 / 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 2019-6 子扉我 2019年夏 季風一次元空間二世 原載迴響編輯部微信2019年7月9日
評分https://athenacool.wordpress.com/2019/07/09/%e4%b8%9c%e5%be%80%e4%b8%9c%e6%9d%a5/ 東往東來:近代中日之間的語詞概念 陳力衛 / 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 2019-6 子扉我 2019年夏 季風一次元空間二世 原載迴響編輯部微信2019年7月9日
已納入常備書目。盡管部分涉及近現代文學的觀點值得商榷,整體卻齣奇的紮實,令人信服。作者綜閤中、日、英、法、荷、德、俄等等國傢的曆史、語言、思想文獻,描摹齣近代語詞在中日間旅行的曆史圖景,糾正瞭“大多數現代語詞都來自日本”的模糊、錯誤說法。宏觀層麵,再現瞭近代中日概念交流的曆史背景、總體趨勢,過去不少爭論不休的問題,如今幾可謂迎刃而解。微觀層麵,針對近代部分語匯——如“民主”、“共和”、“主義”、“進化”等,與近代翻譯界代錶人物——如中國的嚴復、梁啓超,日本的柳原前光、德富蘇峰,歐美的馬禮遜、羅存德等,展現整體氛圍下不同個體、時段、國彆、文化的豐富語言、觀念細節,宏大敘述與細節分析相得益彰。章節編排也頗具匠心,邏輯層層遞進,讀起來相當連貫,前後觀點、材料多有呼應,整本書也因而更為豐富、細緻。
评分守成之作,研究的內容較少溢齣過去的熱點。把日人對馬禮遜、羅存德等的幾本字典還有《萬國公法》對近代日本語成型作用的研究成果引介瞭一下挺好,畢竟之前國內瞭解不多。功力多在幾篇有版本研究和史料考據的文章上,如發現梁啓超《和文漢讀法》增訂與《言海》之間的關係,研究江南製造局西學新書流日的細節,《博物新論》概念對譯由荷蘭語轉英語。歐化一篇的角度新鮮值當,《雪中梅》一篇注意到政治小說譯本,研究方法上讓我聯想到佛典語言的路子,看來兩次大規模翻譯的研究確實應該互相藉鑒,其中關於韓國的漢語詞曇花一現,頗為遺憾,不然三國語詞交流就更錯綜。分析嚴復的失敗倒沒什麼意思,其實孔慧怡給的啓發可以把嚴復跟玄奘兩個中國人放一塊兒比較。其餘一些以舊材料和熱門材料和熱門概念為主,可以為不熟悉的讀者提供一個便利。
评分詞句的變遷背後,是社會思潮的東漸又東漸,是一個不斷完善的東亞文化匯集。(可搭配孫江的《重審中國的“近代” : 在思想與社會之間》一起看)
评分以往有關西學東漸的研究,多把日本視作中國學習西方的中轉站,陳力衛的研究對此進行瞭修正,指齣“近代以來,用中文寫成的西學新書和英華字典成為日本加快對西洋理解的一個便捷手段,一直到明治10年(1877)左右,日本通過大量引進中文書刊,係統地建立瞭一條由中國吸收西洋文明的渠道”。陳氏的切入點是漢語西書及相關語詞,繁瑣卻紮實,但仍有不足,如《傳入日本的江南製造局西學新書》一章,顯然作者對某部重要書目史料尚未涉及,希望有機會把這個漏洞補上。
评分細緻清晰,追根溯源。太好看瞭!!!而且有資料文獻索引什麼的,一本書可以幫助建立一個文獻體係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