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祥,湖北人,武漢大學文學學士及曆史學碩士、博士。從事中國近代大學史、近代建築史及武漢城市史研究。多年來持續關注和研究民國時期武漢大學曆史文化,為武漢大學校史館布展方案設計人之一及專題紀錄片《珞珈》撰稿人之一。
大學是近代中國曆史進程中誕生的一種新事物。它的誕生既是中國現代化之路的必然需要,也是近代中國打開國門後中西文化交流碰撞的結果,承載瞭引導中華文明在近代轉型之路上前行的曆史重任。
本書以大學存在的空間場域——校園為研究對象和切入口,是關於近代中國大學史的一項個案研究新成果。全書用翔實的史料和生動的語言,揭示瞭民國時期國立武漢大學珞珈山校園從無到有、從荒野湖山到黌宮勝地的動態過程,還原瞭其間各方之間的復雜糾葛,以及建校先驅為新校園誕生所做的不懈努力。該書又將珞珈山校園的誕生,置於近代中西建築文化激蕩交匯的曆史進程中,探究瞭這一近代國立大學新校園所摺射齣的建築文化意涵和時代思潮,為讀者提供瞭一個深入觀察理解近代中國社會的獨特視角。該書對於近代中國大學史研究及建築文化史研究的深化和拓展,均有新的意義。
發表於2024-11-05
珞珈築記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圖書標籤: 建築 武漢大學 建築史 中國近代史 民國校園 曆史 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 新民說
我覺得自己以後還是不要選這種學術專業的書籍,讀起來費勁。
評分建校不易
評分作者自述長期以來對建築藝術與曆史抱有濃厚興趣,並付諸瞭持久的學習與研究。我讀罷此書,在增進對民國時期武大建築的認識,進而由此典型案例瞭解民國時期中國高等教育與建築設計外,更管窺到作者對所研究領域的熱愛、尊重與付齣。 相信正是齣於這樣的個人興趣愛好與專業主義態度,纔使得其取得本書所著研究成果,也相信這會支撐其未來取得更多的成就。在這一層麵,嚮作者緻敬和學習。
評分和一般意義上的建築學著作不同,作者將重點置於人和建築活動過程上——即演繹時代背景下矛盾的民族文化心態,照見其印刻在建築形態上的隱秘裂痕;用史料還原營建、徵地、籌款、施工過程中的民國權力博弈(地方與中央,教育界與政界,精英與大眾),在這些錯綜復雜的關係中刻畫瞭一個個人物群像,且立場持中、各有褒貶,總體突齣剋服種種阻力的“理想”主義精神,格局非局限在一方校園。個彆處詳略處理失當。然,作為一部非官方校史的個人寫作實踐,絕對是可貴的嘗試。
評分考證之詳密嘆為觀止,足見所下功夫之深,也因此,有時幾有“殺雞用牛刀”之感,似略嫌用力過猛,如梳理“西人眼中的中國建築”,竟追溯至馬可波羅。當然,這也可見作者立論的雄心,絕不僅思作一部大學校史,而欲以此為典型案例,窺見中國近代建築風格變遷。全書實包含幾個不同部分:建築風格中“中國固有之形式”的生成及其背後的文化心理;國立大學建設過程,以及由此過程可見的中央與地方、校方與民間的復雜博弈;武大作為現代中國校園典範的文化景觀之形成。這三大重點彼此實有相當差彆,詳略裁剪略可議,不過仍不失為大學校史的全新佳作。
珞珈築記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