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力,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北京大学法学院天元讲席教授,长江学者。祖籍江苏,1955年愚人节出生于安徽合肥。少年(1970年)从军,再当工人;1978年恢复高考后,复员军人进了北大法学院,获学士学位;1985年读研期间,赴美留学,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1992年起任教北大法学院至今。
先后独立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个人独著、文集和译著20余种。
发表于2025-02-08
是非与曲直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朋友硬塞给我看的,这玩意就像裹脚布,啰嗦地用生涩的词串在一起,看得想睡觉。 三个缺点,1啰嗦2诡辩3不接地气 1:医患关系,事件并不新鲜,有意思的是反映了青年以不表态来逃避责任的巨婴现状。 2:看小片是否打扰邻居,和作者的意见相左,举了一个夜晚吵闹影响居民作为对比,...
评分 评分 评分法学圈也是个江湖,在法学的江湖掀起惊涛巨浪的,当然是江湖中人。若仿照金庸先生的小说,这个江湖自然也还有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目前我国法学发展迅速,可谓高手如林,将这些美名一一对号入座,颇费思量。私以为,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东邪”非苏力老师莫属也。 有人的地...
评分图书标签: 法学 苏力 法律 法理学 法理 社会学 法律人类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是非与曲直:个案中的法理》以“药家鑫案”“许霆案”“黄碟案”等曾引发社会广泛争议的案例为研究“标本”,以法学家的理性、敏锐和洞察力,从那些被人们、甚至法律人有意遗忘、主动省略或懒得验证的但却至关重要的情节和事实入手,提出了与众不同的思考和结论,极具启发意义。
作者认为,中国法理研究应当坚持的进路是:摆事实、讲道理(法理)、断是非。三者的顺序也不能乱。只有针对普通人确实能经验感知的事实,才能展开可分享的说理,虽然由于对相关因素的评价不同,甚至因为自我利益的驱动,各自得出的判断并不一致。这正是本书的追求。
这是一种更生动也更开放的案例分析。虽然这些案件都已尘埃落定,但它们留给人们的思考空间仍然很大,作者提出的问题以及有关的讨论本身,仍有意思,仍值得我们深思。
在当代中国社会文化语境中,细致分析诸多个案的事实,特别是那些容易为常人忽略的“社会事实”,努力展示和揭示其法律意义和制度意义。
这本书基本所有的章节我之前都已经读过相关论文,虽然有些论文写作年代已经比较久远,但再读一遍,我还是能够清楚地记得当年阅读时所感受到的“智识的愉悦”,一种分析法理而不仅仅是分析法律的愉悦。苏力老师可能是当今最容易被误解的法学家,他太不安分,打乱了本来法学界内部你好我好大家好、一致对外维护法律人尊严(其实是利益)的美好格局。不求完美的论证方式让人很容易揪住他的个把论述进行全面否定,但无所谓,正如他在跋中所言,“懂的人一听就懂;听不懂的,会说你矫情。然而,即便说了也白说,白说也要说”。如果要对苏力老师的核心观点做个概括,我想可以是这样一句话:处理权利相互性问题时,既要有法理,也要有事理;既要基于具体事实,又要有政策眼光;既要符合常识,又不能媚俗。
评分但是我一直没有被迷惑/从来没有/如同河流/在最深的夜里也知道明天的去向,地方性知识及实用主义,摆事实,讲道理(法理),断是非,三者顺序不能乱,只有针对众人确实能经验感知的事实,才能展开可分享的说理,应当选择一个至少眼下更可能减少徇私舞弊或是更容易发现徇私舞弊的措施,这就是更多地使用规则,明确而简单的规则,我们的生活感受中,也应当有法学发展的源泉或是酵母!试图用法律或舆论的压力来规制家庭事务,规制爱情或友谊或其他许多类似事情,这就好比想用钳子夹出眼里的睫毛:也许眼珠子出来了,却还没夹到那根睫毛。讲医院的签字救人、张氏夫妇看黄碟侵扰的利益、张扣扣的所谓复仇、药家鑫的道德风险、文精心选用的名词,乃至面对电视观众,文说“我就喜欢18岁的姑娘”,也被受众自觉转换成大师的率真和坦诚甚至童真/对死刑的讨论
评分以事实为依据,仔细分析热点案件背后的实事细节,多种路径分析,虽然不是所有观点都可接受,但逻辑清晰,驳斥清楚,井井有条,法理观点就是在辩论中越辩越明。准备拜读作者的其他书目。
评分苏力就是苏力,独一无二!!
评分如果“三·一八”再来一次,苏力恐怕就是做陈西滢的那个。
是非与曲直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