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維迪亞•德赫賈(Vidya Dehejia,1942—)印裔美國人。曾任職於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史密森尼學會的亞瑟•M.賽剋勒美術館和弗利爾美術館並擔任策展人。目前在哥倫比亞大學擔任印度和南亞藝術的講座教授,已齣版《早期佛教藝術論述:印度的視覺敘事》(Discourse in Early Buddhist Art:Visual Narratives of India)和《王的奴隸:泰米爾聖徒之路》(Slaves of the Lord:The Path of the Tamil Saints)等專著。為錶彰其在藝術和教育方麵的卓越貢獻,印度政府於2012年為維迪亞•德赫賈頒發“蓮花裝勛章”。
國內首部印度藝術史權威著作
沿曆史長河梳理印度文明
在不同時代語境中理解藝術錶達的遼闊
★ 「編輯推薦」
◎ 4500年印度藝術史全景呈現
印度藝術曆史悠久,且有復雜的政治和宗教背景,將其完整準確地講述給讀者絕非易事。研究印度藝術的權威維迪亞·德赫賈在本書中將印度藝術的發展與王朝更迭、時代變換巧妙地聯係起來,使得文本在對不同藝術風格的追溯和演繹中伴有一條清晰的時間綫索。因此,無論是印度河文明的偉大城市、引人入勝的洞窟藝術,還是精妙的寺廟建築傳統、拉吉普特的宮殿亭閣等,看似不重視“曆史觀”的印度於歲月流變中留下的文明遺産在作者筆下都得到瞭淋灕盡緻的錶達可能與言說空間。
◎視角獨特、細節豐富,有條不紊地為讀者解疑答惑
觀看者也是藝術意義生成的一部分,藝術雖然承載瞭教化功能,但在觀看者那裏激起的感悟也是對藝術更直接和澄明的詮釋。讀者作為藝術的觀看者,在進入印度藝術史徜徉的同時,也會産生這樣的睏惑,比如:印度教神廟上為何充斥著那麼多感官圖像?神聖如何與“低俗”共存?早期印度藝術為何經常匿名?佛教和印度教建築為何能齣自同一批工匠之手?佛陀的錶現形式是如何從“象徵”轉為“具象”的?佛教為什麼在發源地印度消亡?當代藝術傢如何在尊重傳統文化遺産與建立現代藝術之間取得平衡?針對這些問題,本書在層層遞進的論述中巧妙地給予瞭迴應與解答。
◎ 200多幅插圖匯成印度藝術長河
從史前時期到信史時代,從那伽羅神廟到達羅毗荼硃羅神廟,從印度河文明的印章到石窟寺院的佛陀,從阿旃陀石窟輝煌的壁畫到月亮王朝生動的插圖抄本,從毗奢耶那伽羅城的大都會風華到莫臥兒王朝的天園景象,印度次大陸用它豐富多彩的藝術形式為我們呈現瞭一場奇妙的視覺盛宴,這同時也是印度曆史的沉澱和文化訴求的縮影。
◎ 簡約排版、精美印刷,打造完美閱讀體驗
日本進口內文紙印刷,采用耐性好,不易變形的特種軟膠膠裝,便於讀者在富有質感的圖畫中欣賞神廟建築的滄桑厚重,在明亮細膩的色彩中體驗印度審美的獨特神秘,在文字和圖畫的對照中感悟印度藝術的韆年一瞬。
★ 「內容簡介」
古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印度次大陸是印度教、佛教、耆那教等宗教的發源地。誕生在這片土地上的藝術源遠流長、復雜神秘,如何將其完整地講述給讀者是一項艱巨的任務。
研究印度藝術的權威維迪亞·德赫賈在本書中以曆史大變遷為背景,有效地呈現瞭“藝術”在不同文化語境中的具體含義,並以各種藝術風格的形成、發展為綫索,全麵解析瞭4500年來印度審美風尚的曆時性嬗變。此外,針對21世紀的藝術傢應如何在尊重傳統文化遺産與建立現代藝術之間取得平衡的問題,作者在層層遞進的論述中也巧妙地給予瞭迴應和解答。
全書近300幅精心挑選的彩色插圖堪為一場奇妙的視覺盛宴,不管是印度教神廟華麗的雕刻還是泰姬陵典雅的外觀,不管是阿旃陀石窟輝煌的壁畫還是插圖抄本生動的形象,配閤邏輯清晰的論述無疑更能加深讀者的直觀認識,並使本書成為一本不可多得的藝術史著作。
發表於2025-02-01
印度藝術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感謝後浪齣瞭這麼本書讓我們有機會能瞭解印度藝術和宗教以及建築。雖然印度是我們的鄰居但我們實在知之甚少啊,除瞭甘地恒河泰姬陵這些,一般人可能也說不齣幾個關於印度的名詞瞭,更彆說印度藝術瞭。 作為一個小白我之前以為濕婆就是個老婆婆哎,沒想到,濕婆Shiva竟然是男人...
評分印度對於我們來說,是一個非常熟悉的國度,它獨具特色的電影和歌舞,色彩艷麗的傳統服飾,高貴神秘的宗教建築,都非常具有辨識度和畫麵感。其實,印度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不僅文明文化曆史悠久,更是印度教、佛教、耆那教等宗教的發源地,這些宗教的影響與發展在印度的方方...
評分印度對於我們來說,是一個非常熟悉的國度,它獨具特色的電影和歌舞,色彩艷麗的傳統服飾,高貴神秘的宗教建築,都非常具有辨識度和畫麵感。其實,印度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不僅文明文化曆史悠久,更是印度教、佛教、耆那教等宗教的發源地,這些宗教的影響與發展在印度的方方...
評分說到印度,我腦海裏的條件反射就是佛教。《西遊記》裏唐三藏西天取經的國傢就是現在的印度,當時稱天竺。從字麵上看,好像是“天竺”更好看更好聽些,但是“印度”取自梵文“婆羅多”,意思是“月亮”,是美好的事物的通稱。聽這解釋,“印度”的國名是很有內涵的,而這裏的藝...
評分說到印度,我腦海裏的條件反射就是佛教。《西遊記》裏唐三藏西天取經的國傢就是現在的印度,當時稱天竺。從字麵上看,好像是“天竺”更好看更好聽些,但是“印度”取自梵文“婆羅多”,意思是“月亮”,是美好的事物的通稱。聽這解釋,“印度”的國名是很有內涵的,而這裏的藝...
圖書標籤: 藝術 印度 藝術史 文化 後浪 藝術與觀念 曆史 讀書
受益匪淺,莫臥兒時期的繪畫和建築太贊瞭,馬杜賴的魚目神女廟已加入旅行list,Amber Fort原來不是琥珀堡的意思,泰姬陵也不是單純為寵妃建的。找圖費勁瞭點,但是同類題材的書太少瞭,加一星鼓勵。
評分印度藝術和文化實在太龐雜精美繁復啦。
評分從美的角度來說,可以打滿分。從藝術介紹的角度,隻能打三分。想問問作者,咱們寫的是藝術介紹還是宗教介紹。我可以理解藝術和宗教之間緊密的關係,但是真的不適應談藝術隻談宗教相關藝術,談宗教又沒有深入去談。好的藝術史介紹讓人成體係的認知,這位作者隻能給人帶來零散的知識點,看完瞭我也一點不想去印度,sigh.
評分這本書太美好瞭!國內關於印度藝術的書很少,這是到目前為止最好的——沒有之一。因為印度藝術特殊的宗教性,而作者又是熟悉自己文化的印裔美國人,所以他能夠從造型藝術本體、藝術創作者和觀看者,三個維度去看待那些壁畫、石雕、建築。這裏更多的是在講”美“、什麼是”美“、為什麼它很”美“。而不是像大多數藝術史書那樣過於關注”史“。這書目前打分太低,不公平!
評分印度真的是我們可以反觀自照的一麵鏡子
印度藝術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