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孙志新,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亚洲艺术部中国艺术主任。
邢义田,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刘怡玮,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馆亚洲部主任。
陆鹏亮,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亚洲艺术部副主任。
曾蓝莹,美国纽约大学古代世界研究所东亚艺术与考古副教授。
杨泓,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叶山,加拿大麦基尔大学东亚研究和历史与经典研究教授。
张仲麟,现为纽约大学古代研究所博士生,曾为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亚洲艺术部研究助理。
【译者简介】
刘鸣,陕西西安人。历史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加州伯克利大学访问学者。现为西安市社会科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秦汉史、中国古代社会史研究。
徐畅,历史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出土文献与汉唐历史相关研究,当下的研究兴趣集中于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石刻史料与唐代地域社会。
发表于2025-02-02
秦汉文明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作为一部博物馆展览的配套图册,精美的设计装帧是必不可少的元素(相信不少读者跟我一样,看完封面大图就被圈粉了)。 客观来说,书中的大多数文物都并不“冷门”,是我在阅读本书之前就相当熟悉的,不知道其他读者有没有一样的感觉。平常国内办秦汉主题的展览,大家应该时常都...
评分 评分两千多年前,一个强大的帝国横空出世,十多年后,帝国轰然倒塌,一个新的王朝取而代之;这一切似划过天际的流星般璀璨,又似历史长河必然的一幕。自那之后,朝代更迭,生产发展,技术进步,最终铸就了今天的中华民族。追本溯源,我们或许会觉得三皇五帝是传说中的人物,夏商周...
评分 评分秦汉时代作为中国历史上奠定基础的时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郡县制这些政治制度、体制的影响绵延至今,“书同文 、车同轨、 量同衡、行同伦”的意义更不必说,正是这些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础。 全书从政治模式、政治体制、行政管理、军事、城市设计、...
图书标签:
★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邂逅秦汉文明
★ 通过近160件秦汉时期的文物珍品图片
★ 诠释秦汉灿烂文明的形成过程与多元表现
【内容简介】
秦汉两朝(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是中国历史上至关重要的变革时代,在将近四个半世纪的时间里奠定了此后中国的政治和文化基础。《秦汉文明》一书深入细致地检视了见证秦汉艺术与文化繁荣的160多组文物,探讨了中国统一国家形成的初始阶段,是颇具启发性的研究成果。
战国末年,七雄并立,纷争不休。秦王崛起于西北,一统天下,自称始皇帝。在其治下,修建长城,整饬国防,强兵秣马,扩充武备,其陵墓中与实物体量相同、数以千计的兵马俑即是生动的写照。汉承秦制,完善基础,开发经济,其财富和繁荣可见于权贵墓葬出土的精美铜器和漆器、构思精巧的灯具和璀璨夺目的金玉饰品。但毋庸置疑的是,秦汉时期的成就中意义最为重大、影响最为深远的是民族认同的产生,正是在这一前所未有的变革时期,秦汉的民众开始把自己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一片广袤的土地视作他们共同的家园。
《秦汉文明》中的论述既有趣味,又有学术深度;插图生动细致、引人入胜。它记录了中国历史上这一空前的特殊时代,其历史和艺术的影响至今仍使引起我们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
既有论文,又有文博图录,性价比高
评分普及读物,书是真的贵。
评分偏爱后半本器物分析。 1.关于兵马俑的雕塑解读:并非精准的人体写实,躯干四肢的分开制作组装让手臂与腿较显僵直,躯干和四肢也有些不成比例。 2.关于二十等爵制中为旧贵族成员保留的爵位(前八为平民设立)。 3.关于秦代行政体系中官吏的培训规范,针对不同机构的不同职位,建立官吏任命、转任、晋升、解职和禁用标准。 4.文书制度的建立,文具标准、公文类型、封印加密(“有事必请也,必以书,毋口请,毋羁请。”) 5.史、卜、祝这类职位紧密相关,书写知识与记诵能力在决定个人职业发展方向上的作用(幼年就有专人教授)。 6.秦咸阳城与汉初长安城并无城墙(此处存疑)。 7.汉代陶杯中的蓝、紫釉(汉蓝,汉紫)可能是制作玻璃的一道工序。 8.孝道氛围下的鸠仗文化—不仅可以出入官府,还能行走于皇帝专属驰道上。
评分主要从考古资料展示和分析秦汉文明元素。 前半部分,是针对管理、武备、建筑、工艺等方面的专题介绍和分析,后半部分主要是针对各类别出土文物的名称、材质、结构、用途等介绍,可以作为一个小型资料库。 书里很注重秦汉时期对外的交流和影响,尤其注意到很多文物中体现出的包括北方游牧民族、东南亚、中亚、西亚、甚至希腊等在内的工艺、文化元素的互相影响。 另外,这本书的断代时间跟通行资料是有出入的,在开头就有注释说明。
评分虽然看了不少理论书目,但总觉得缺少直观的认识,接触到这本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秦汉文明”展览中呈现的秦汉时代的丰富艺术品,实在是大开眼界,看到后面特别感动,没有想到中国的古代艺术品如此美丽、实用。与明清艺术品的呆板不同,秦汉十分注重把物品融入自然感,喜欢雕琢各种动物的形态,又不是特呆板的,常常选择某一个律动的瞬间,呈现一种时刻要变化的姿态。壁画也丰富多彩,寥寥几笔从宇宙到历史到动物到人,细腻且意思传达清晰,再加上秦汉独有的古老和距离感,常给我看一些日漫之感。有机会要去博物馆再度欣赏一番。
秦汉文明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