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飙,1972年生于浙江温州,1995年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完成本科学习,1998年获硕士学位,2003年获英国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博士学位。现为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社会人类学研究所所长。著有《跨越边界的社区:北京“浙江村”的生活史》《全球“猎身”:世界信息产业和印度技术劳工》等。
吴琦,《单读》主编,前《ACROSS穿越》、《南方人物周刊》记者,毕业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下一次将是烈火》译者。
发表于2024-12-23
把自己作为方法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懂得事物因果的人是幸福的。”《把自己作为方法》据近三年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项飚和《单读》主编吴琦两位老师的访谈成书,呈现了两位老师对当下中国社会诸多现象因果的探寻。对话从项飚老师的个人成长始,将个人经验问题化,追问原由,理解过程,再到思考应对,反思自身...
评分任何写作都是一场对话,像阅读一样,永远不应该成为私人的。项飙和吴琦的交谈之所以精彩,源于他们都与世界有着深刻的对话,将对话形成文本,又唤醒了读者生命中已经沉睡的思想。这本由对话汇集成的小书,给人的惊喜在于,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言语叠加下的批判与评论,而是人面对...
评分在各类名人访谈空洞咋呼地充斥各种纸质和视听媒体的当下,吴琦老师平和却深刻的提问,项飙老师真诚而闪烁着智识的回答,为这个多事之年燥热难耐的夏天,以及无数处在迷茫中的人默默呈上一份慰藉。 这本书的编排方式根据吴琦采访项飙的不同地点分为北京,英国牛津和温州三个板块...
评分在项飙老师之前我相对比较熟悉的人类学家比较有限。若要论及,应该算是《礼物的流动》的作者阎云翔老师和《弱者的武器》的作者詹姆斯·C.斯科特。又因为听过阎老师的讲座,近距离接触的缘故,觉得更有亲近之感。孤陋寡闻的缘故,对项飙老师最初的了解源于一系列相关的访谈视频...
评分“懂得事物因果的人是幸福的。”《把自己作为方法》据近三年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项飚和《单读》主编吴琦两位老师的访谈成书,呈现了两位老师对当下中国社会诸多现象因果的探寻。对话从项飚老师的个人成长始,将个人经验问题化,追问原由,理解过程,再到思考应对,反思自身...
图书标签: 项飚 社会学 人类学 谈话录 吴琦 社会 2020 单读
两代学人,跨越北京、牛津、温州、杭州、上海五地,历时三年完成了这场谈话。从项飙教授的个人经验切入,追索一系列超越自我的问题,其中涉及对中国社会半个世纪以来的变化、知识共同体、全球化与民粹主义、人类学方法论等题目的思考。这本书提供了一份对话实录,也给出了一种审视问题、 思维操练的方法——在自我泛滥的潮流中,如何给自己定位,在全球化的年代,如何创造性地建设身边的小世界,在思想受困的社会,如何回答宏大的命题。
很有料的访谈,有不少自己还无法吸收的东西,需要重读才能完全体会。“把自己作为方法”的核心并不是方法而是自己,只有将个人经验的(普遍与特殊的)意义充分地分析过,写出的文章才能不拘泥于理论的评价标准而具有自成一统的生命力。对“理论性”的若即若离正是项飙老师身上让人着迷但同样令人困惑的地方,当下青年的问题似乎也集中在这一取向的两个极端:要么完全拒绝理论和在宏大叙事的层面上自洽的可能,从而陷入极端的个体式自主性和碎片化;要么完全从理论出发理解经验,用类似“新自由主义”式的概念和原始的道德冲动代替对具体问题的进入、体察与思考。项飙的路是不接受任何理论的优先性(而是仅仅立足于“批判”,这是他喜欢汪晖的重要原因,虽然汪的经验经历其实很有限),而我对此却总是心有戚戚,特别是规范性理论在这里似乎不可能成立了。
评分项飙太好 发问者五七也好
评分长篇对话比媒体浅尝即止的采访有价值。
评分两个非常真诚的人的相遇。
评分期待里面的对话,希望57和项飚老师能在这困境中给大众以新的思考。
把自己作为方法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