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龙(1952- ),日本最受欢迎的国民作家之一,曾任日本芥川奖评委(2000-2017)。24岁发表处女作《无限近似于透明的蓝》,在日本社会引起巨大轰动,被授予第19届群像新人文学奖和第75届芥川奖。出道40多年间,才华横溢,特立独行。不仅出版长短篇小说、随笔评论、书信访谈等逾百部,更是游走于音乐、电影、舞台剧等各类艺术领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内容简介】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日本经历了经济飞速发展阶段,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成熟期。然而,物质生活水平的空前提高,并未给生活在东京福生区美军基地附近的一群青年男女带来幸福;相反,在他们眼里,社会就像一只巨大的黑鸟,在城市上空投下令人无处逃遁的阴影,压得自己喘不过气。这群人整日无所事事,沉溺于放浪形骸的生活。但在狂热过后,却发现自己对人生迷茫如故。
~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非常规的青春小说,带有自传性质,描写了上世纪70年代末,日本经济空前繁荣,一群失去人生目标的日本青年,在横田美军驻日基地过着放浪形骸的生活。作品充满酒神般的狂欢气质,字里行间弥漫着一种短暂的快慰和其后的虚无感、绝望和焦虑。新版特别收录村上龙发表作品25年后的回顾解读《关于“丧失感”》。
~
·日本文坛才子村上龙24岁时(1976年)发表的小说处女作,一举夺下日本文学最高奖芥川奖以及群像新人奖。
·作品长销不衰,仅在日本总发行量已超过350万册,在年轻人的知名度可媲美西方的《麦田里的守望者》。
·作品内容大胆不羁,语言风格强烈,开创“透明族”的文学流派,在青年读者圈,尤其是亚文化读者圈里,具有极高的人气。
之前或细看或浏览地看了一些描写所谓堕落生活的小说,有一段时间北京上海涌现很多这样的作家,而且以女士居多。但我总觉得“垮掉者”叙述的“堕落”漫溢着着无尚张狂的自恋,生活色彩斑斓。酒精、香烟、性爱、摇滚,成了冷冰冰的前卫标签穿插在文字中。当歇斯底里变成一种姿态...
评分报纸用的无聊凑稿,给上海译文社村上龙小说集做的。 村上龙24岁时写就的成名作《无限近似于透明的蓝》末尾,那个含有其自己影子的,在美军驻扎基地旁吸毒、酗酒、群交、狂欢的青年,最后倒在了草地上,隔着腕脉划伤的碎玻璃片,观望到了近似无限透明的深蓝天空。...
评分“接近无限透明的蓝”是村上龙的第一部小说,出版于1976年。 讲的是一群住在美军基地附近的日本小青年,群交,吸毒,Rock’n’Roll的故事。 当时看的时候,年纪还小,第一是把作者名字和著名的村上春树先生混淆了;第二是因为非常喜欢书名。 看的时候,非常震惊,心想,我靠!...
评分战后的日本可以说是世界最荒凉的地方,不在于物质资源的匮乏,而在于精神世界的崩塌。一个崇尚崇拜与等级尊严的民族,却在赌上自己国家命运的冲锋中败下阵来。狂热到偏执的武士国在儒家思想和西方近代人文主义交汇中愈发找不到自我。 而在战后出生的诸如村上龙一代作家,可以说...
评分两个版本的《近似无限透明的蓝色》 很久以前在网上下载过它的电子版,这个电子版应该是根据九九年珠海出版社竺家荣翻译的版本制作的,有少许错别字,看着比较牙碜,但整部作品那种冷眼旁观,不参杂也不贩卖廉价情感,淡淡的失望与希望,对青春既不美化也不丑化的写意,...
我在四分之一个世纪前写作时,不自觉地想表现的是一种“丧失感”。70年代中期,我的祖国日本完成了近代化,但与此同时又好像失去了什么。失去的不是日本自古以来的文化,而是实现近代化这个远大的目标。日本民族失去了目标。
评分不喜欢~很讨厌这种特别颓废的状态~
评分难以想象,距离这本小说已经过去快要半个世纪,但一代人的青春与迷惘,好像无论在哪个时间里,都相似地让人怅惘。
评分不喜欢~很讨厌这种特别颓废的状态~
评分打开书之前听别人说这本书有些重口味,不适合我。当时我就急了,不可能!你可以怀疑我,但不能怀疑我接受重口味的能力!重口味还能重到哪儿去?!打开书之后,对不起,是我幼稚了……我给作者跪下了……太可怕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