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川端康成(かわばた やすなり,1899-1972)
日本文学大师,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新感觉派"领军人物。
1959年获西德歌德奖章,1960年获法国艺术文化勋章,1961年被授予日本第21届文化勋章,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他的写作继承并发扬了日本以及东方"物哀"传统,以哀伤和怜惜体察自然万物的美好以及伤逝。反思现代文明,提供了"内向"的东方解脱之道。
日本的美,风靡世界,川端康成功不可没。他以美为"信仰",用唯美文字拓展美学疆域。其思想逐渐成熟,零星展现在诸多随笔之中,一般读者难以得窥全貌。学者型翻译名家陈德文先生,研究川端康成数十载,精心梳理集成并译出此书,完整、准确呈现了川端审美思想体系,教科书式地展现了日式东方美学的精髓。
高情商的人,简单说,即共情能力强。而首要是具敏锐感知力,能辨美丑。阅读川端的散文,像是与川端康成本人交流,直接聆听这颗被誉为"*敏感、*懂美的东方心灵"的温言细语,领会日本以及东方之美的奥妙。
凌晨四点钟,发现海棠花未眠。。。。 这句话曾经伴我走过3年高中。感谢川端康成,让我的高中作文经常站在不一样的角度
评分 评分我个人觉得这算是“真正”的散文,因为散得我都不太明白许多内容究竟想表达些什么? 书中的文章有些比较“正统”,比如说游记等。而其他的就有些“另类”了。当然原因怕是我的文学审美问题,我个人比较喜欢现实主义,所以对文章的看法要言之有物,就是希望文章表达些什么?而川...
如今的我,也觉得凡事不必太在乎。宽容为好。作为人,较之生更多知道到死,所以才能活到现在。 书中多次提到源氏物语和奥州小道,刚好同时自己也在读奥州小道,有种梦幻联动的感觉。以及包括提到的太宰治的自杀,我怎么也没有想到川端康成也会自杀,而且是在晚年。
评分谈到了很多美,有自古以来就被反复咏叹的意向,也有生活中不经意发现的瞬间。但要能像作者一样充分地欣赏这些美,还需要有足够的积淀,以及恬淡的心境。不知道什么时候能修炼到这种境界啊。
评分这本散文集是川端关于日本文学、绘画,音乐一系列的感悟汇集,看完之后其实能理解的并不多,但是还是很感概于他对美的追求,不管是凌晨四点的海棠花,还是在檀香山邂逅玻璃杯照应的绚丽阳光,对细微美的发现似乎很有另一种惊喜。他写了一篇关于芥川的文章,芥川爱人世间的自然之美,而真正的自然之美只会映照在临终的眼里,也许那才是纯粹的美。他说无论如何厌世,自杀都不是理智的姿态,但最后他也同样走上了那条路。他的艺术观虽说是虚无,但也在虚无之上涂抹了种种色彩,在战争中的电车里阅读源氏物语,浓烈的战争时代与王朝恋爱故事奇异地组合在一起,这是艺术的心安,如一休禅师的和歌“只要一心不乱,纵有十思难违”。着眼于四季变化,山川草木,人的情感内在美,像惠特曼曾形容但丁的那样“他为获得这张脸,得到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
评分一般
评分我不适合看这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