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内争与鸦片战争

清朝内争与鸦片战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
作者:[美] 詹姆斯·波拉切克(James M. Polachek)
出品人:
页数:331
译者:李雯
出版时间:2020-6-29
价格:79.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0282251
丛书系列:海外中国研究文库
图书标签:
  • 清史
  • 鸦片战争
  • 内政
  • 外交
  • 近代史
  • 战争史
  • 社会史
  • 政治史
  • 历史研究
  • 中国近代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本本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鸦片战争的失败为何没能促使清王朝更加现实地审视西方的实力和中国的弱点?本书分析揭示了鸦片战争前后清朝内部的政治斗争,这些政治斗争不仅塑造了19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的外交决策,而且持续影响着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历史。

本书详尽地探究了寻求并获得皇帝关注的文官网络,这会让人自觉地联想到晚明时期。由于与其自身的国内政治议程关系更大的原因,严禁派主张与西方进行军事对抗的政策。这本书通过将政治阴谋、学术争论和外交事务联系起来囊括广州当地士绅和北京文人网络,第一次将鸦片战争置于清朝内部的政治环境中加以考量。

作者简介

作者:詹姆斯•波拉切克(James Polachek),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历史学博士,从事中国近代史研究,著有《清朝内争与鸦片战争》等。

译者:李雯,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副教授,毕业于北京大学和荷兰莱顿大学,译有《1914—1945年的海上战争》(合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二战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目录信息

绪论
鸦片战争政策:一些解释
文人:一种预期的概述
第一章文人再度崛起
文人是谁?
恩庇观
对朋党政治的束缚
宣南诗社作为文人宗派
作为官僚恩庇朋党
作为审美鉴赏家的同业情谊
政治上的失败
结果:林则徐的北方开垦计划
第二章春禊派的兴起
作为个人网络
作为一个政治派别
仪式和象征
文学和哲学
清议政治的理想
第三章禁烟政治
反对禁运的个案
1836年合法化倡议
倡议的失败
不妥协者掌舵
第四章广东胜利的神话
林则徐和禁烟运动
林则徐对抗琦善
包围广州
三元里
准军事的现实
第五章有关战争的争论
琦善和天津谈判
台湾姚莹案
魏源和防御战策略
姚莹和英国在南亚的弱点
第六章顾祠会祭
穆彰阿政府和文人的政治影响
顾祠会祭的政治组织
礼制和学术
寻找政治方案
第七章满人外交的终结
广州人的第二次胜利
一决雌雄
文翰之信
广西的危机
召回林则徐
第八章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索引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孔祥文 1840至1842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由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转折点。整个事件的起因是由是否禁止鸦片引起的,但在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则是清政府如何面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进入。 胡绳先生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认为,鸦片战争的爆发是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迫使中...  

评分

清朝大名鼎鼎的文字狱政策实际只延续到嘉庆朝。天理教打进紫禁城这一千古未闻之事,让自认守成之主的嘉庆帝不得不承认大清已走入衰世。嘉庆的种种努力最终徒劳无功,但却激发了文人的参政热情,他们认为畏葸敷衍的官员群体已经堕落到无法承担救时弊的重任,唯有让广大士人重新...

评分

清朝大名鼎鼎的文字狱政策实际只延续到嘉庆朝。天理教打进紫禁城这一千古未闻之事,让自认守成之主的嘉庆帝不得不承认大清已走入衰世。嘉庆的种种努力最终徒劳无功,但却激发了文人的参政热情,他们认为畏葸敷衍的官员群体已经堕落到无法承担救时弊的重任,唯有让广大士人重新...

评分

孔祥文 1840至1842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由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转折点。整个事件的起因是由是否禁止鸦片引起的,但在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则是清政府如何面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进入。 胡绳先生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认为,鸦片战争的爆发是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迫使中...  

评分

孔祥文 1840至1842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由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转折点。整个事件的起因是由是否禁止鸦片引起的,但在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则是清政府如何面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进入。 胡绳先生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认为,鸦片战争的爆发是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迫使中...  

用户评价

评分

鸦片战争中国的失败,是败在军事水平落后,也是败在政策摇摆不定,但最根本的原因恐怕还是败在认知水平上,同样,鸦片战争失败,虽然激起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爱国义愤,但他们对战争成败的思考,仍然没能触及本质,这仍然主要是认知水平不足的问题。

评分

本书提出,鸦片战争中清朝失败的深层次原因,并不是中英军事实力的差距,也不是制度层面的差距,而是因为清朝内部在决策上始终受到两派意见的左右,统治集团从来没能拿出一个统一而科学的应对策略。耗子动刀窝里斗,可悲。

评分

这是一本差点让我绝望的书,,太牛了。。国内拾其唾余支撑了多少论文呀

评分

划分派别的确是梳理历史、客观分析的前提条件,就像我们总喜欢区别分格类型,按次排序等习惯。但历史真的是可以用派别之争来解释的么?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应该划分到哪一派?真正推动历史进程、或者说解决当时实际问题的人,永远是亦正亦邪的、褒贬不一的,浊流清流皆会误国,人太有原则和派系成不了事。

评分

鸦片战争前后,清朝内部强硬派与保守派的内部斗争,导致了清朝决策层在战略上的摇摆不定,结果既没能全力应对战争,也没能审时度势,及早止损。并且战后,双方的斗争也使清朝没能充分反思,积极改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