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者
路易•阿尔都塞(1918—1990) 法国哲学家,共产主义者,长期执教于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生前出版有《孟德斯鸠:政治与历史》《保卫马克思》《阅读〈资本论〉》等11种著作,对欧洲的马克思主义思潮有深远影响。去世后陆续整理出版的遗著有《来日方长》《哲学与政治文集》(两卷)《论再生产》《在哲学中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等20余种,在思想界引起广泛且持续的讨论。
关于编者
奥利维耶•科尔佩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的工程师,当代出版纪念研究所(IMEC)的创建者之一,并在2013年之前担任研究所的主席。
扬•穆里耶•布唐 法国左翼经济学家,曾在巴黎政治学院、宾汉顿大学等机构任教。他也是研究阿尔都塞的专家,著有《阿尔都塞传》。
关于译者
曹天羽 哲学硕士,毕业于法国巴黎第八大学。
发表于2024-12-23
无尽的焦虑之梦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图书标签:
“梦总是领先于生活的。”路易•阿尔都塞在给情人克莱尔的信中写道。
1984年,就在他写作那本著名的自传《来日方长》之前,这位犯了谋杀案的哲学家翻阅了许多被他留存在文档里的梦的记录,试图在其中找出那件不可挽回的行为的预兆,以便日后通过自传理解和解释为何他会在1980年时扼死了自己的妻子埃莱娜•利特曼。
这本书根据时间顺序收录了他在1941年到1967年间留下的关于梦的主要记录。他把这些梦称作“无尽的焦虑之梦”:“我从梦里醒来后,一切都没有了。只剩下了喉间的木鞋声。只剩下了挥舞着的手,绝望地在空中划着轮廓……”
本书的结尾刊录了一篇惊人的文本:1985年,在那起谋杀案后,阿尔都塞假托其主治医师之名写的笔记——我们有理由认为这篇笔记其实是他与自己的对话。
这位犯了谋杀案的哲学家,他在历史上独一无二的特殊命运,既吸引着人们,又让人困惑不已。
——比岱
梦背后的东西,在梦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阿尔都塞
梦是清醒生活的继续,它总是与我们最近意识中的观念不谋而合,只需要仔细观察,梦的内容可以在清醒生活中找到根源。
——弗洛伊德
“凶手为两人。”这是阿尔都塞在“事后”得出的结论。为了给自己辩解吗?这种可能性不该被轻易地排除。但更可能的是,阿尔都塞想要以此说明,在他病态地依恋着埃莱娜的同时,埃莱娜又是在何等程度上爱着他:“在谋杀案发生的那幕中,H扮演了一个主动(尽管看上去她是被动的)且模棱两可的角色:就好像性诱惑的场景。在那一夜,或者更晚的时候,她应该是主动的,甚至是挑唆性的……这是两个人的疯狂。”有太多的机会阻止悲剧的发生,但在那一夜,在最激烈的爱情中,他们一起走上了死路——埃莱娜以自己的死亡回应了阿尔都塞最终极的疯狂。可与布唐所著的《阿尔都塞传》或《来日方长》对读。(引自曹天羽译后记)
评分梦比我们更了解我们。
评分阿尔都塞的梦境记录,当在意识状态下诉诸语言再现梦境时,梦中的内容与经过作者润饰的内容便密切交织在了一起,不过这都不要紧,对于阿尔都塞来说,现实也是梦境的一部分。在《一桩两人共谋的凶杀案》中,阿尔都塞仿佛从自我中分身出了一位他者,以为自己辩护。他对克莱尔梦的解析,比弗洛伊德的临床释梦案例合理得多。“爱与悲哀的馈赠有着同样的温度,在痉挛的那一刻,就好像在进行虔诚的性交。”这就是阿尔都塞,一个患有精神疾病的杀妻犯,一位永远迸发着思想光芒的哲学家,危险而迷人。
评分此书的梦境汇编忠实地展露着作为一个杀人犯和精神病人的阿尔都塞的病态,这种病态是一种持续而绵久的发病过程,而最后举起刀和最终精神的崩裂只是病程的最后一幕,是充满戏剧性人生在一瞬的高潮之后的突然爆裂。其他评价里所提的阳性崇拜是客观的。这种崇拜是一种来自于对现实不满所形成的无意识的想象空间,是一种精神与物质“断裂”的原因和表现——没错,回到阿尔都塞学术中最关键的“断裂”这个词,就会发现这种凝固的对立早已经埋下了伏笔。梦境很有趣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种无意识投射的记录,更是一种现实因素的重组,对梦境的透视所呈现的其实是一种现实的交错和意识的交织。有人说要将作品与人品相区分,但这二者本身就像悲剧的阿尔都塞一样是互为彼此的,我们在欣赏作品的犀利与冷静时,必然要面对一个刻薄、甚至有一些残忍的作者形象。
评分书中记录下的梦境千奇百怪包罗万象,然究其根本还是来源于作者的日常生活,或许这些长短不一的梦代表的正是他日复一日的担忧与焦灼。只是能把梦境记载得如此详尽,似乎写故事那样的事无巨细,还是令人叹为观止。无论欢愉,抑或焦虑,梦总是领先于生活的,因为它是后者的征兆。
无尽的焦虑之梦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