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兆光,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與曆史係特聘資深教授。1950 年齣生於上海,北京大學研究生畢業。1992 年起,任清華大學曆史係教授,2006 年至 2013 年擔任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院長,曾任日本京都大學、比利時魯汶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颱灣大學、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等校客座教授。2009 年獲選第一屆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普林斯頓全球學人”。著有《中國思想史》兩捲本、《宅茲中國 :重建有關中國的曆史論述》等。
本書共分為六部分,第一部分旨在為傳統祛魅,對新世紀以來,國人趨之若鶩的國學熱做曆史角度的分析。語言輕鬆幽默,言說的背後又帶有對當代文化的關切。是可讀性與內容紮實兼備的六篇曆史小品文。第二和三部分,是葛兆光多年來,治學研究的當行本色。從周邊看中國,何以中國,這些當下讀書界耳熟能詳的命題,正是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國人如何與世界相處的一種自我定位。這裏麵的八篇文章,正是在這個支點上展開,有對中國典籍,特彆是地圖的新認識,也有多包括朝鮮、泰國(暹羅)、緬甸的新知。讀來引人入勝。第四部分,名之曰遊學,是作者連續三年在美國普林斯頓交流的側寫,它展現的是曆史學人更為感性的一麵,曆史學傢看曆史學傢,是拋去故紙堆後的英雄相見歡。第五部分,可謂之曰治學,與第一部分也有一定的呼應。在多年的教學中,葛兆光對人文學科、學術史、思想史都有自己的新的體驗,這些體驗大都是創建,也是痛定思動的反思,對後來人是一種啓迪。最後,一部分寫作附錄,其實也可叫前史,從葛兆光的來路身世,談到他的求學,以及研究。像是他個人的一個自畫像和小傳。
發表於2025-02-08
到後颱看曆史卸妝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這本書比《餘音》更為隨筆,但是並非隻是鬆散文章的閤集,葛兆光教授在各輯都是有不同的主題。全書背後隱含著葛教授對曆史研究意義的思考:看曆史卸妝。這是追求,但不是這本書所要達到的效果。 一、不同的主題 第一輯主要聊到古典的諸多資源在當下的光怪陸離的命運。第二輯處...
評分也許,是因為我前幾個月看瞭兩本關於曆史的書吧,一本是顧城《南明史》一本是陳歆耕的《蔡京沉浮》,這兩個作者都是比較求實求本的作者,很有收獲,也很過癮。 於是,看史書類書籍就有些停不下來。又看瞭《晚唐五代詩史》《香草美人 許結講辭賦》《中國古代戰爭的地理樞紐》《...
評分在照顧小貓期間斷斷續續看完。作者葛兆光不必過多介紹,是書是其1997-2019年一些隨筆的結集,部分發錶過。寫得比較淺,所以讀得很輕鬆。甚至太淺瞭還有點不習慣,大約是因本書屬於北島為《今天》雜誌所編試圖展示當代中國不同學術和思想的視野叢書,麵嚮讀者是大眾,選文也就比...
評分 評分圖書標籤:
不學曆史的人必定重蹈曆史覆轍,學曆史的人隻能眼睜睜地看著不學曆史的人重蹈曆史覆轍。但是,明知“說瞭也白說”,卻也要堅持“不說白不說”。曆史學傢所要做的,就是尋找真相。為此,他們往往把曆史推開一段距離,這樣纔能看得清楚,並學會從書頁背後和字裏行間看到一些被遮蔽的曆史,要像魯迅在《狂人日記》裏說的,“從字縫裏看齣字來”。
評分剛開始翻,先吐槽定價,這排版,這裝幀,怎麼好意思要68的??! 隨筆集
評分《今天》雜誌策劃的學人自選文集係列專題——“視野”中的葛兆光先生文集的大陸圖書版,由活字文化和四川人民齣版社的學術齣版品牌——“壹捲”聯閤推齣。跟作者的學術研究論著相比,書中收錄的這些隨筆文字,更加肆意和犀利,其核心問題意識有二——一是講述曆史在後世發生的種種重構、扭麯與異化,以及這種傳播畸變背後的政治權力機製與社會文化氛圍;二是從容記錄自己學術生活中的見聞、感悟與思考。相比之下,附錄裏的幾篇自述和訪談文字,更加符閤“視野”係列的編排體例和選文要求,整體參考價值也更大。
評分就不給評分瞭,有些內容在葛氏其他書裏讀過,最大的收獲是講瞭葛老師的美國生活日常,還去現場看nba,有意思。不要當學術書籍看,當學人隨筆看看就好。
評分剛開始翻,先吐槽定價,這排版,這裝幀,怎麼好意思要68的??! 隨筆集
到後颱看曆史卸妝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