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簡介 -
吉奧喬·阿甘本(Giorgio Agamben,1942— ),意大利哲學傢,當代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思想傢之一。代錶作為“神聖人”係列。拜德雅已齣阿甘本著作:《語言的聖禮:誓言考古學》、《寜芙》、《奇遇》、《普爾奇內拉或獻給孩童的嬉遊麯》、《品味》、《什麼是哲學?》、《什麼是真實?物理天纔馬約拉納的失蹤》、《業:簡論行動、過錯和姿勢》。
- 譯者簡介 -
潘震,2016至2018年就讀於巴塞羅那大學(Universitat de Barcelona)哲學係,2019年轉入米蘭大學(Università degli Studi di Milano)哲學係。另譯有《最後與最初的人:臨近與遙遠未來的故事》。
- 校者簡介 -
王兆宇,羅馬第二大學(Università degli Studi di Roma “Tor Vergata”)古典學博士在讀,主攻古典時期東西方交流史和文獻學。
葉仁傑,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博士在讀,主攻生命政治和政治神學。
- 編輯推薦 -
★如何將主體從意願和行動的枷鎖中解放齣來?如何讓人類的行動從目的—手段的循環中掙脫齣來?
★“神聖人”係列之外,意大利當代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思想傢吉奧喬·阿甘本至為重要的一部著作。
★運用哲學、曆史語法學和法學這三套理論工具,阿甘本悉心處理瞭其分析理路中“行動”、“過錯”和“姿勢”這三大範疇。
★阿甘本在書中探索瞭道德性與守法性之間的構成性關聯,並對西方的道德和法律結構發起瞭批判。
★本書不僅統閤瞭阿甘本思想的各個重要主題,還嚮我們展示瞭他的理論視野朝著東方哲學(佛教哲學)的全新轉嚮。
- 內容簡介 -
全書分四章。
在第一章“案件與過錯”中,阿甘本從曆史語文學分析齣發,揭示瞭這兩個詞模糊的詞源,以及它們在概念層麵的親緣關係。他指齣,這兩個概念是法律建築的前提,但構成法律領域的,是“罪”這一概念。由此,他過渡到卡爾·施密特的相關理論,並進一步探討瞭法學中“製裁”這一概念。
在第二章“crimen與karman”中,阿甘本考察瞭常與“案件”、“過錯”聯係在一起的拉丁語crimen和梵語karman的關係。後者即“業”,在佛教中指的是行動背後的意願。他認為,“karman指的就是crimen,也就是說,存在一種可以歸責並産生後果的行動”。承認這一點,便可引嚮意願概念的誕生。
在第三章“意願的睏局”中,阿甘本闡述瞭古代世界經由亞裏士多德到基督教世界的轉變史,這也是意願概念的誕生史。他指齣,與佛教立場類似,柏拉圖想要在“是”和“思索”之中尋找人的善,亞裏士多德的答案則是“成為”和“行動”。這組對立概念是本章的論述重點。
意願是將行動固定在主體上的哲學裝置,使主體為其行為擔責,也就變成瞭可歸責的、可製裁的。正因為此,我們纔有必要“超越行動”——這正是第四章的標題。在最後一章中,阿甘本思考瞭“善”與“行動”在亞裏士多德那裏的意義。他指齣,實現善的必要性正是亞裏士多德的遺産。
全書的落腳點是對姿勢的分析。除瞭佛教學說,阿甘本關於姿勢的理論探索還指嚮瞭瓦爾特·本雅明的《暴力批判》。他對該文本的興趣在於,如何將人類的行動從目的—手段的循環中解脫齣來。而這也是他在作為本書前言的《姿勢的本體論與政治學》一文中重點加以考量的。
在前言中,阿甘本總結道:“我試圖在書中說明,行動、原因和過錯的概念之間存在構成性的關係。我提齣的假設是,這三個概念共同構成瞭將人的行為嵌入法律的領域並讓其變得‘有過錯’的裝置(dispositivo)。這也就意味著,這些行為可以通過各種形式歸責給某個主體。人的行為是crimen。這個拉丁語單詞可能和梵語中的karman——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業’——有親緣關係,其原始含義指的是主體的行動與其後果之間無法擺脫的聯結。我們早已習慣於這樣的法律與道德觀念,即人必須迴應自己的行動。這似乎理所當然、無可置疑。然而,切不可忘記,20世紀至為偉大的神學傢弗朗茨·卡夫卡的全部寫作,無非是固執、近乎偏執地追問這唯一的問題:‘人為什麼會有過錯?’究竟是為什麼,人類的心靈會這樣設想,認為他的種種‘行動’應該歸責於他並讓他有過錯?”
發表於2024-11-22
業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阿甘本在這本裏關注的事兒,唐諾在《眼前》討論子産那一篇裏也關注到瞭。 簡述一下唐諾在《左傳》裏看到的故事,理解一下阿甘本的問題意識。 鄭國的子産在執政中後期鑄刑書,也就是把鄭國的刑法用明文鑄到瞭大鼎上,讓大傢都能看見。這個做法引來瞭他晉國好友叔嚮的嚴厲批評。...
評分下文是吉奧喬·阿甘本《業:簡論行動、過錯和姿勢》一書的書評。這篇書評由硃塞佩·馬廖內(Giuseppe Maglione,肯特大學犯罪學講師,佛羅倫薩大學法律史與法律理論博士,曾為監獄等機構擔任法律顧問)於2020年基於該書英譯本撰寫,發錶於《歐洲社會理論期刊》(European Journ...
評分 評分圖書標籤:
阿甘本的一貫思想套路,如果有些新東西,在捨勒那裏似乎也能找到相近的結論。而且作者對歸責進行質疑時說這是關涉到法律和道德之基礎能否成立的大事,但是最終導嚮翠竹黃花式的佛教思考。而實際上歸責思考不是西方特有的東西,《東銘》、劉蕺山等也都有類似的想法,相反阿的“作用見性”的立場可能是要拆除道德的地基的。總感覺阿甘本不夠嚴肅。翻譯質量可以。
評分“每個人都被賦予瞭一個秘密,每個人的生活就是展現這一奧秘的神秘。奧秘並不會隨著時間消解,反而會越來越堅固,直到最終展現齣其所是為何:純粹的姿勢、能保持神秘而不被目的與手段的裝置捕獲的姿勢、不可判決的姿勢。”阿甘本冷飯炒得太多瞭,前幾章和最後一章感覺沒什麼關係。
評分自由在於智性品性,而非經驗品性。每個人的所為必然是外在由動機決定、在內在由他的品性決定…..在他的所是中,我們發現自由。他本可以成為不同的某種人,他的過錯或功勞都係於他所是為何…..康德說,我們避免瞭把必然和所是以及自由與所為聯係起來的根本錯誤,並意識到要將兩組術語對應起來纔是正確的。叔本華(道德的基礎)
評分謝謝。我現在就躺著,就隨“它”擺成這個姿勢,企圖實行一種又無目的又無手段的政治。謝謝。
評分進行一番責任和意誌的考古學之後,阿甘本的意旨實際上就是說,行動(=內在目的)不能完成對製作(=外在目的)的超剋,隻有構想姿勢(=純粹手段的自指運動=純粹可傳達性)纔能最終完成這種從主體性中脫齣的思想任務。問題在於阿甘本這裏勾勒的姿勢並不像他構想的那樣有一種單嚮的激進的阻斷作用,這種阻斷同時也是一種奠基(p.169)。構想先於主體性的某種平麵,但這種平麵卻隻能推齣既有的主體性,這可能是現代思想中「否定神學」模式的通病。翻譯太過用功,阿甘本見之或許要羞慚。
業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