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
吉奥乔·阿甘本(Giorgio Agamben,1942— ),意大利哲学家,当代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代表作为“神圣人”系列。拜德雅已出阿甘本著作:《语言的圣礼:誓言考古学》、《宁芙》、《奇遇》、《普尔奇内拉或献给孩童的嬉游曲》、《品味》、《什么是哲学?》、《什么是真实?物理天才马约拉纳的失踪》、《业:简论行动、过错和姿势》。
- 译者简介 -
潘震,2016至2018年就读于巴塞罗那大学(Universitat de Barcelona)哲学系,2019年转入米兰大学(Università degli Studi di Milano)哲学系。另译有《最后与最初的人:临近与遥远未来的故事》。
- 校者简介 -
王兆宇,罗马第二大学(Università degli Studi di Roma “Tor Vergata”)古典学博士在读,主攻古典时期东西方交流史和文献学。
叶仁杰,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在读,主攻生命政治和政治神学。
发表于2025-01-22
业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下文是2017年《业:简论行动、过错和姿势》意大利语原版出版时,一位青年学者所撰写的书评。书评简略地概括了《业》一书的线索,虽然称不上面面俱到,但仍可供读者参考。另外注意,书评虽然不涉及《业》中译本收录作为前言的讲稿《姿势的本体论与政治学》,但其中对阿甘本其他...
评分下文是吉奥乔·阿甘本《业:简论行动、过错和姿势》一书的书评。这篇书评由朱塞佩·马廖内(Giuseppe Maglione,肯特大学犯罪学讲师,佛罗伦萨大学法律史与法律理论博士,曾为监狱等机构担任法律顾问)于2020年基于该书英译本撰写,发表于《欧洲社会理论期刊》(European Journ...
评分 评分下文是吉奥乔·阿甘本《业:简论行动、过错和姿势》一书的书评。这篇书评由朱塞佩·马廖内(Giuseppe Maglione,肯特大学犯罪学讲师,佛罗伦萨大学法律史与法律理论博士,曾为监狱等机构担任法律顾问)于2020年基于该书英译本撰写,发表于《欧洲社会理论期刊》(European Journ...
图书标签:
- 编辑推荐 -
★如何将主体从意愿和行动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如何让人类的行动从目的—手段的循环中挣脱出来?
★“神圣人”系列之外,意大利当代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思想家吉奥乔·阿甘本至为重要的一部著作。
★运用哲学、历史语法学和法学这三套理论工具,阿甘本悉心处理了其分析理路中“行动”、“过错”和“姿势”这三大范畴。
★阿甘本在书中探索了道德性与守法性之间的构成性关联,并对西方的道德和法律结构发起了批判。
★本书不仅统合了阿甘本思想的各个重要主题,还向我们展示了他的理论视野朝着东方哲学(佛教哲学)的全新转向。
- 内容简介 -
全书分四章。
在第一章“案件与过错”中,阿甘本从历史语文学分析出发,揭示了这两个词模糊的词源,以及它们在概念层面的亲缘关系。他指出,这两个概念是法律建筑的前提,但构成法律领域的,是“罪”这一概念。由此,他过渡到卡尔·施密特的相关理论,并进一步探讨了法学中“制裁”这一概念。
在第二章“crimen与karman”中,阿甘本考察了常与“案件”、“过错”联系在一起的拉丁语crimen和梵语karman的关系。后者即“业”,在佛教中指的是行动背后的意愿。他认为,“karman指的就是crimen,也就是说,存在一种可以归责并产生后果的行动”。承认这一点,便可引向意愿概念的诞生。
在第三章“意愿的困局”中,阿甘本阐述了古代世界经由亚里士多德到基督教世界的转变史,这也是意愿概念的诞生史。他指出,与佛教立场类似,柏拉图想要在“是”和“思索”之中寻找人的善,亚里士多德的答案则是“成为”和“行动”。这组对立概念是本章的论述重点。
意愿是将行动固定在主体上的哲学装置,使主体为其行为担责,也就变成了可归责的、可制裁的。正因为此,我们才有必要“超越行动”——这正是第四章的标题。在最后一章中,阿甘本思考了“善”与“行动”在亚里士多德那里的意义。他指出,实现善的必要性正是亚里士多德的遗产。
全书的落脚点是对姿势的分析。除了佛教学说,阿甘本关于姿势的理论探索还指向了瓦尔特·本雅明的《暴力批判》。他对该文本的兴趣在于,如何将人类的行动从目的—手段的循环中解脱出来。而这也是他在作为本书前言的《姿势的本体论与政治学》一文中重点加以考量的。
在前言中,阿甘本总结道:“我试图在书中说明,行动、原因和过错的概念之间存在构成性的关系。我提出的假设是,这三个概念共同构成了将人的行为嵌入法律的领域并让其变得‘有过错’的装置(dispositivo)。这也就意味着,这些行为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归责给某个主体。人的行为是crimen。这个拉丁语单词可能和梵语中的karman——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业’——有亲缘关系,其原始含义指的是主体的行动与其后果之间无法摆脱的联结。我们早已习惯于这样的法律与道德观念,即人必须回应自己的行动。这似乎理所当然、无可置疑。然而,切不可忘记,20世纪至为伟大的神学家弗朗茨·卡夫卡的全部写作,无非是固执、近乎偏执地追问这唯一的问题:‘人为什么会有过错?’究竟是为什么,人类的心灵会这样设想,认为他的种种‘行动’应该归责于他并让他有过错?”
阿甘本的一贯思想套路,如果有些新东西,在舍勒那里似乎也能找到相近的结论。而且作者对归责进行质疑时说这是关涉到法律和道德之基础能否成立的大事,但是最终导向翠竹黄花式的佛教思考。而实际上归责思考不是西方特有的东西,《东铭》、刘蕺山等也都有类似的想法,相反阿的“作用见性”的立场可能是要拆除道德的地基的。总感觉阿甘本不够严肃。翻译质量可以。
评分阿甘本的一贯思想套路,如果有些新东西,在舍勒那里似乎也能找到相近的结论。而且作者对归责进行质疑时说这是关涉到法律和道德之基础能否成立的大事,但是最终导向翠竹黄花式的佛教思考。而实际上归责思考不是西方特有的东西,《东铭》、刘蕺山等也都有类似的想法,相反阿的“作用见性”的立场可能是要拆除道德的地基的。总感觉阿甘本不够严肃。翻译质量可以。
评分220325 看了尼各马可伦理学,有很多我对作者感到不能赞同的地方出现了,头疼,还要找时间连读一下,脑子现在处于不安状态,还要静静想出一个和解的答案。220114 像过电。过去的半年积累起来的东西,这好像是最后一块拼图。神经元被电得连起来了。
评分“人应该能够愿意 那么吃下了知善恶树上的果实的,就是占有了自己的意愿的人”
评分阿甘本似乎特别喜欢一种“看上去是a,其实是b”的方法。给解读本雅明的神圣暴力提供了一个思路。
业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