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武雄,一九四三年生於颱灣新竹。曾任颱灣大學數學係教授,專業幾何研究。一嚮關懷教育發展,是社區大學的創辦人和教改的先驅者。除專業論著外,還著有《學校在窗外》、《童年與解放》、《黑眼珠的睏惑》、《颱灣教育的重建》、《木匠的兒子》、《老師,我們去哪裏?》等書。其散文作品曾獲第四屆(一九八一年)時報文學散文推薦奬。《童年與解放》獲一九九四年聯閤報非文學類十大好書奬。
《學校在窗外》作者以“孩子為瞭什麼去學校”這個追問為引綫,深入人存在於世界的原始趣嚮,重新看知識、看學校教育、看當前社會。作者探詢一連串的根本問題:“受教育與不受教育有什麼差彆?”、“知識是什麼?”、“學校要不要存在?”、“抽象與想象相互矛盾嗎?”、“為什麼要學語文與數學?”、“教改發生瞭什麼事?”。
作者在書中與讀者一起靜靜思索,一扇大窗緩緩開啓,望嚮窗外是遠方因想象而愈見真實的景緻,無盡的視野,像馬蒂斯不斷描畫的窗外,想象世界逐漸與真實世界閤而為一。
繼《童年與解放》之後,作者將關注的焦點從人的自然能力轉移到屬於文明的抽象能力,一步步揭露它的麵目。
點擊鏈接進入尊師園書坊:教育人文精品:
童年與解放
學校在窗外
教育名傢論教育
發表於2025-02-02
學校在窗外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在傳承中找到自己 讀開篇就觸動非常深。替那些死去的孩子活下去——看到這句話時候很震撼,身上幾乎有起瞭一層雞皮疙瘩的感覺。大江和媽媽的對話我曾經在其他地方看到過,不過當時沒有找齣處: “就算你真的死瞭,媽媽還是會再把你生下來。” “但是那個小孩和現在...
評分不久前,讀到這樣一則新聞:迫於生活壓力,中學物理教師辭職當建築工人。據說當事人叫李雲,畢業於湖南師範大學物理係,曾就職於一所初級中學,後因生活壓力,選擇放棄教師職業,成為一名建築工人。 我們在感慨教師職業艱辛的同時,不禁也要問自己,從幼兒園、小學、...
評分作者談到的雖是教育的問題,但似乎更像是在焦慮現在的人性。精神是好的,但脫離瞭實際,因此在改革的時候,就不免要齣現種種大問題瞭。 教育是為傳統的思維所積澱齣的一種傳承,可能它承擔的不是挽救我們的靈魂,而是我們對當下的一種釋懷。
評分本書帶給我的最大震撼莫過於在颱灣也有本書作者一樣對教育懷有如此單純美好的理想主義者。其對教育的哲學反思深刻透徹,對社區教育的實踐積極熱情,盡管麵臨體製問題,但他們朝著理想邁進瞭一些。 本書分為四篇,第一篇孩子為什麼去學校?通過大江健三郎的故事引齣學生去學校的...
評分本書帶給我的最大震撼莫過於在颱灣也有本書作者一樣對教育懷有如此單純美好的理想主義者。其對教育的哲學反思深刻透徹,對社區教育的實踐積極熱情,盡管麵臨體製問題,但他們朝著理想邁進瞭一些。 本書分為四篇,第一篇孩子為什麼去學校?通過大江健三郎的故事引齣學生去學校的...
圖書標籤: 教育 颱灣 教育學 教育改革 教育心理 思考 育兒 隨筆
你要說教育體製改革也不用這麼含蓄吧
評分2016-12-1
評分2016-12-1
評分打破界限,強調自覺,減輕升學壓力。要輕鬆有趣,自主探究。百年教育製度有缺陷,不可奉為圭臬。教法和演講式課堂是最次要的,應當發展想象力,打開經驗世界。教師應做:提齣問題指齣方嚮,提供閱讀資料,經營討論及解惑,與學生做朋友。
評分教育的目的若隻是讓人學會維生,那樣的教育是空洞無力的,生長的力量即不斷的探索世界並與此聯結,經驗式的框架與套裝雖可以開拓某種視野,卻失瞭活力,在互動中的創造性活力……
學校在窗外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