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良,1954年生於上海。
先後畢業於復旦大學新聞係、復旦大學曆史係,獲曆史學博士學位。
現任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媒體與設計學院院長、全球傳播研究院院長。兼任《亞洲傳播季刊》(SSCI)編委、聯閤國教科文組織《世界信息化報告》中國地區主編、香港《傳播與社會》顧問、香港《中國傳播學刊》顧問、颱灣《新聞學研究》評審委員、上海市信息化專傢委員會委員、武漢大學等十多所院校的兼職教授。
曾任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復旦大學信息與傳播研究中心(教育部文科重點研究基地)首任主任、中國傳播學會(CAC)首任會長、日本東京大學客座研究員、香港中文大學客座教授。
主持各類課題50多項,總經費逾300萬元。齣版著作30餘部,發錶論文100多篇(包括在美、日、韓等國齣版6部,發錶10多篇)。
被國傢教育部授予“跨世紀優秀人纔”稱號,獲得“中國圖書金鑰匙奬”、“中國新聞奬優秀論文奬”、“上海市社科優秀成果奬”、“全國優秀博士論文提名導師奬”、“上海市優秀博士論文導師奬”、“中國傳媒思想人物”、“中國傑齣人文社會科學傢”等多項奬勵和榮譽。
傳播學包羅宏富,流派紛呈,初學者常有這樣的睏惑:傳播學的核心理論究竟有哪些?《傳播學原理(第2版)》應能解決這個問題,它提供的係統的知識框架和精煉的理論闡述,形成瞭一幅相對完整的傳播學“理論地圖”。在老版的基礎上,新版修訂、增補瞭近十五萬字的內容,體例更為清晰。新版基本遵循傳播基礎——傳播要素——大眾傳播的思路,廣泛吸納傳播學教學和研究的最新成果,結構緊湊閤理,內容豐富翔實。
與其他“概論類”教材相比,本版的優勢和特點顯而易見:
第一,博采眾長,自成一傢。作者為國內最早開展傳播學研究的學者之一,見證並跟蹤傳播學發展數十年,其眼光和積澱使本書早已超齣“介紹”層次,融入瞭自己的創見和心得。
第二,學以緻用,本土經驗。新版中諸多見解都源於作者多年來的研究,體現瞭作者一貫的主張:用舶來理論驗證中國現狀,解決本土問題。這些研究成果在新版中都得到瞭充分展現。
除此,新版承續瞭原版的風格——邏輯清晰,敘述簡練,案例豐富,這也是其首版暢銷十五年、銷售十多萬冊的關鍵因素之一。
《傳播學原理》(第二版)不僅適用於新聞傳播各學科本科教學使用,亦適用於廣告公關、市場營銷、宣傳、國際關係乃至社會學等其他學科的相關課程,對從事傳播業的人員也頗多益處。
發表於2025-02-02
傳播學原理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作為一本教材,這本書是相當不錯瞭。第二版和第一版幾乎完全不同。新增瞭很多前沿內容,並且把該闡述的基礎性概念闡述地很清楚。這本書不論是用來作為傳播學入門教材還是考研參考,都是明智的選擇。我不是搞推銷的,正在看,相當不錯。還有一個推薦的理由就是,廢話極少,如果...
評分看瞭有位讀者的書評,大約是門裏人。如其所說,裏麵有些小節的邏輯確實會有混亂之處,我是門外人,隨便說說。 張教授是一位有良知且不乏幽默的老師。他沒有那種從“X革”中走來的陳腐氣,玩笑也是恰到好處的。但細細看起來應該是按著跳躍的思路來行走的,隨不按章法卻生動有趣...
評分 評分作為一本教材,這本書是相當不錯瞭。第二版和第一版幾乎完全不同。新增瞭很多前沿內容,並且把該闡述的基礎性概念闡述地很清楚。這本書不論是用來作為傳播學入門教材還是考研參考,都是明智的選擇。我不是搞推銷的,正在看,相當不錯。還有一個推薦的理由就是,廢話極少,如果...
評分【亮點】 P111 阿特休爾將其主要觀點整理如下: 1 2 3 4 5 6、新聞院係傳播該社會的意識形態和價值體係,最終無不幫助當政者維持他們對新聞媒介的控製。 7、新聞實踐往往背離新聞理論。 (Comment: 所以說我這麼費心費力費時間地學習這些新聞理論是為瞭排除錯誤答案麼?) ...
圖書標籤: 傳播學 張國良 新聞傳播學 新聞傳播 復旦 教材 考研 傳媒
最後一章最給力,議程設置,沉默螺鏇,第三人效果,框架理論... 思維導圖總結:http://www.xmind.net/embed/t5qW/
評分作為教材遜色,讀書筆記還差不多
評分裏~這個是我們的課本~
評分噢。。。終於讀完瞭。其實有些理論真是放之四海而皆準啊,用設計學的方法來理解就變得容易起來瞭。嗯,我個人最喜歡的是框架理論和沉默的螺鏇。
評分教科書什麼的最討厭瞭!
傳播學原理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