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2-02
Food in Chinese Culture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这本书太牛了,我读的是第三版印刷的1979年版,初版是1977年。这可谓是里程碑式的著作,尤其考虑到英文写作、且诸多汉学家参与,更为重要的:张光直先生编辑。 本书以考古学视角考察中国食物——从这样的视角,即可看出食物虽为主要考察对象,但是实际上中国古代文化更是研究重...
评分这本书太牛了,我读的是第三版印刷的1979年版,初版是1977年。这可谓是里程碑式的著作,尤其考虑到英文写作、且诸多汉学家参与,更为重要的:张光直先生编辑。 本书以考古学视角考察中国食物——从这样的视角,即可看出食物虽为主要考察对象,但是实际上中国古代文化更是研究重...
评分这本书太牛了,我读的是第三版印刷的1979年版,初版是1977年。这可谓是里程碑式的著作,尤其考虑到英文写作、且诸多汉学家参与,更为重要的:张光直先生编辑。 本书以考古学视角考察中国食物——从这样的视角,即可看出食物虽为主要考察对象,但是实际上中国古代文化更是研究重...
评分这本书太牛了,我读的是第三版印刷的1979年版,初版是1977年。这可谓是里程碑式的著作,尤其考虑到英文写作、且诸多汉学家参与,更为重要的:张光直先生编辑。 本书以考古学视角考察中国食物——从这样的视角,即可看出食物虽为主要考察对象,但是实际上中国古代文化更是研究重...
评分这本书太牛了,我读的是第三版印刷的1979年版,初版是1977年。这可谓是里程碑式的著作,尤其考虑到英文写作、且诸多汉学家参与,更为重要的:张光直先生编辑。 本书以考古学视角考察中国食物——从这样的视角,即可看出食物虽为主要考察对象,但是实际上中国古代文化更是研究重...
图书标签: 张光直 人类学 飲食文化 文化史 饮食 社会学与人类学 飲食 英文原版
號稱從人類學和歷史學的雙重視角切入中國飲食文化研究,但是前者似乎深入力度還有待提升。考量中國傳統飲食文化何以發展到今天的模樣中的歷史與心理因素,比單純羅列歷史名詞有意思得多。很好玩的路子。#壹陸讀#124 #SOAS
评分#张光直的序写的不错,但是书中的内容就是把不同朝代的食物、饮食习惯等等考证罗列出来,感觉历史学的味道更深,不是很想人类学作品呢~与安德森的《中国食物》写法基本一样——初次浏览的感受,也许还会细读
评分总结出了中国食物文化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是从食物采集阶段到农耕文明,直接导致了“饭——菜”体系的降生;第二阶段最为重要,这是自夏开始,商代确立的分层社会(stratified society),社会等级的区隔意味着劳动者和“剥削者”的不同,而后者正是因为有了闲暇,才开始有时间、有兴味去找寻美味。张光直敏锐提出社会关系是食物文化发展的根本原因,且以考古学家眼光指出这一社会转折点出现在公元前十八世纪的商代,此后绵延千年的美食追求,都建立在这样区隔的社会关系上。第三阶段,他指出是建国后,但是因为距离写作时间不久,所以难有定论,当然交通便利对食物的散播有影响,这也是如今能亲眼瞧见的。
评分总结出了中国食物文化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是从食物采集阶段到农耕文明,直接导致了“饭——菜”体系的降生;第二阶段最为重要,这是自夏开始,商代确立的分层社会(stratified society),社会等级的区隔意味着劳动者和“剥削者”的不同,而后者正是因为有了闲暇,才开始有时间、有兴味去找寻美味。张光直敏锐提出社会关系是食物文化发展的根本原因,且以考古学家眼光指出这一社会转折点出现在公元前十八世纪的商代,此后绵延千年的美食追求,都建立在这样区隔的社会关系上。第三阶段,他指出是建国后,但是因为距离写作时间不久,所以难有定论,当然交通便利对食物的散播有影响,这也是如今能亲眼瞧见的。
评分號稱從人類學和歷史學的雙重視角切入中國飲食文化研究,但是前者似乎深入力度還有待提升。考量中國傳統飲食文化何以發展到今天的模樣中的歷史與心理因素,比單純羅列歷史名詞有意思得多。很好玩的路子。#壹陸讀#124 #SOAS
Food in Chinese Culture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