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鴻,於1987年獲哈佛大學美術史與人類學雙重學位。隨即在該校美術史係任教,於1994年獲終身教授職位。同年,受芝加哥大學聘請主持該校亞洲藝術的教學、研究項目,並執“斯德本特殊貢獻教授”講席,並任該校東亞中心主任,及斯馬特美術館顧問策展人。巫鴻的研究和策展領域包括古代和當代兩方麵。在當代美術中,他在齣國後於80年代初、中葉在哈佛大學為當時剛剛進入國際藝壇的十幾個中國藝術傢舉辦瞭個展和群展,展覽者包括陳丹青、張宏圖、羅中立、李華生、裘德樹、翁如蘭、木心等。近十年來他更將當代藝術作為主攻方嚮,緻立提高國外對中國現代藝術的理解和研究水平,加強國內外藝術傢、評論傢和策展人之間的聯係。於1998年在美國策劃瞭大型巡迴展覽“瞬間:90年代末的中國實驗藝術”,並齣版同名著作,試圖把對中國當代美術的介紹和研究從“潮流”轉嚮“個人”。2000年他策劃瞭具有實驗性的“關於展覽的展覽”一一“取締:在中國展覽實驗藝術”,並齣版專著討論展覽的社會作用以及和政治、經濟的關係。近三年策劃的大型展覽包括“首屆廣州當代藝術三年展”(2002,廣州),“過去和未來之間:中國新影像展”(2004,紐約、芝加哥、倫敦、柏林等地),和“‘美’的協商”(2005,柏林)。每個展覽都提齣瞭特定的有關展覽模式的問題。配閤這些展覽所齣版的書籍和圖錄,以及其他有關當代中國藝術的著作都已成為國際上研究當代中國美術史的重要參考資料。在推動對藝術傢做嚴肅的個案研究和相關展覽的同時(徐冰《煙草計劃:上海》、宋鼕《物盡其用》、張大力《升華》等),2005年在中國深圳策劃“翻譯與視覺文化國際研討會”。參與策劃瞭2006年光州雙年展等大型展覽,對亞洲和全球當代藝術的關係等敏感問題提齣看法。
20世紀,大量考古發掘為我們瞭解曆史打開瞭一扇新的窗口。很少有其他文明像中國人一樣,在五六韆年的時間裏,如此持久而專注地著迷於墓葬:設計地下空間、錶現生死觀念、搜集珍寶器物、布置畫麵圖像……以至於人們習慣於將墓葬看作是埋藏寶藏的地方。不過,這樣的心理暗示也局限瞭我們對墓葬的深入認知。當我們單獨討論墓葬中齣土的玉器、青銅器、畫像磚石等等時,它們作為一個墓葬的整體性意義便也彌散掉瞭。而本書正是巫鴻長期思考中國古代墓葬藝術傳統的一個總結,他從空間性、物質性、時間性三個比較觀念性的角度,闡釋瞭中國墓葬藝術從史前一直到宋遼金這漫長時段中的曆史變遷,也具體呈現瞭他嘗試建立的一套係統的處理和理解考古材料的理論方法,從而生動地嚮我們展示齣中國古人對於“生”與“死”這一人生基本問題的看法和實踐,對讀者多有啓發,對研究者也有一定的藉鑒意義。
發表於2024-12-22
黃泉下的美術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巫鴻先生在《黃泉下的美術》前言中提及,研究墓葬美術主要有兩種方法。方法一,為集中考察墓葬的準備和建造過程,死亡到入葬的一係列喪葬儀式。包括給死者遺體穿衣(小殮)和入棺(大殮)的禮儀,也包括設置犧牲和陳列隨葬品。禮儀活動的場所逐步從死者的傢裏轉移至墓地。對這...
評分(譚昉瑩|文)自古以來,中國人對於墓葬傳統有著執著而深刻的認知,墓葬文化儼然已經是研究中國古代曆史的一個重要視角和維度。以一本教科書的方式來讀巫鴻的這本著作,可以清晰地從空間性、物質性和時間性這三個角度來比較和發現中五韆多年以來中國古代墓葬藝術的變遷,人們...
評分帶著獵奇心態讀完瞭這本學術著作,通過對“典型個案”的描述,推斷或總結齣中國墓葬藝術的發展藍圖。讀完記瞭個內容梗概: 一 空間性 1.從槨墓到室墓的變化發展,一個是縱嚮的延伸,一個是橫嚮是擴展。 2.在墓中所營造齣的死後理想世界的三個界域:身後的幸福傢園,天界和仙境...
評分“不被觀賞”,是墓葬藝術的初始設定,但此語隻是對生者而發。巫鴻先生認為,對於洛陽金榖園新莽墓前室頂部有著捲雲紋裝飾的“天圖”,“隻有一個人躺在地上纔能看到整幅構圖,這或許也正是這一壁畫應該被觀看的方式”。 死者“真實”的歆享方式及其身後意願,生人無從得知,...
圖書標籤: 考古 巫鴻 藝術史 墓葬 藝術 美術史 曆史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略專業,草草翻過,就不打分瞭。
評分2016年1月版,精裝本
評分1.大概越戀生怕死,對死後世界的想象和描述越成係統。2."它(墓葬文化)並非為死後世界提供瞭一個完整的哲學答案,而是由盡可能取悅死者的願望所激發産生。"3.作為興趣點奇怪的人,我還是很在意人如何在崇拜、取悅以及供奉他者的行為中體現自身的弱小、欲望和恐懼。
評分京東
評分最不滿意的是作者YY齣的敘事框架,搞學術的就是這樣,總想做齣點與眾不同,卻大多隻是概念的遊戲。不過還算是有收獲,雖然迴頭一想,略驚悚…(o_o)
黃泉下的美術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