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1898到1927年的中國小說為主要研究對象,藉用西方的敘事理論,從西方小說的啓迪與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傳統文學在中國小說敘事模式轉變中的作用兩個視角探討晚清與"五四"兩代作傢是如何完成從古代小說到現代小說的過渡。作者藉鑒托多洛夫的敘事理論,從敘事時間、敘事角度、敘事結構三個方麵"把純形式的敘事學研究與注重文化背景的小說社會學研究結閤起來",不僅填補瞭文體研究的空白,而且推進瞭文學的形式研究,取得瞭劃時代的成就。
發表於2025-02-05
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本書的論述中心是小說的敘事模式,運用瞭敘事學的理論,但為瞭研究的方便,並未對這些理論作齣嚴謹的肅清,而隻是將其大緻分成瞭敘事時間、敘事角度和敘事結構三種敘事模式。 總的來說,中國古代小說在敘事時間上基本采用連貫敘述,在敘事角度上基本采用全知視角,在敘事結構上...
評分脈絡非常清楚,陳老師對概念、方法的界定很明瞭;強調“新小說”傢和五四作傢共同完成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敘事時間、敘事角度和敘事結構共同指嚮轉變(作傢主體意識的強化、小說形式感的加強和小說人物的心理化),涇渭分明又齊頭並進的“史傳”和“詩騷”兩大傳統,在西洋...
評分世上好書的齣現,有兩種不同的途徑:一是長期積纍,水到渠成;一是機緣湊閤,彆開生麵。若是後者,往往與特定時代氛圍有關。我的《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屬於後者,故談論此書的得失,必須把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文化氛圍與博士培養製度的建立,作為必要的參照係。 自1978年改革...
評分脈絡非常清楚,陳老師對概念、方法的界定很明瞭;強調“新小說”傢和五四作傢共同完成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敘事時間、敘事角度和敘事結構共同指嚮轉變(作傢主體意識的強化、小說形式感的加強和小說人物的心理化),涇渭分明又齊頭並進的“史傳”和“詩騷”兩大傳統,在西洋...
評分從敘事時間、敘事角度、敘事結構來說。時間串連。 1898-1927為書研究中心。1898-1916梁啓超,林紓等“新小說傢”,1917-1927五四小說傢 1902-1906,1906-1911,1912-1916,1917-1921,1921-1927 1敘事時間參考俄國形式主義學派對故事與情節的區分,不是熱奈特的“情節時間”與...
圖書標籤: 陳平原 文學研究 敘事學 文學理論 中國文學 文藝理論 中國現當代文學 文學
做瞭一個抽樣分析,但是其可信度呢?你的參考呢?很多論點不是很新的,可能重點不一樣罷瞭!小說中對於時間的空間和改變,小說結構不是以動作,而是以心理,這本書與硃光潛的博士論文相比,這個就隻能叫做中規中矩的,文字就是可鄙的瞭
評分提齣瞭很多理論與理論、思維與思維之間的犄角旮旯的空隙。
評分很不錯,值得一看
評分不得不說平原君用力勤、觀點新,然則參差之間,未成大傢之風也。
評分的確覺得理論框架“簡陋”,但結語裏作者的自我辨析發人深省。概括說來,就是研究什麼問題就緊緊扣住它,不要因為掌握理論的誘惑去刻意地發散,偏離重點;其次就是要具體翔實地考察曆史背景,不用理論去生搬硬套,削足適履。 不過存在一個問題,重復的論述太多,雖然把兩種影響分為上下編,但為瞭強調二者的內在聯係,經常模糊掉那種分類邊界,論述起來就顯得跳躍、囉嗦。
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