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珊.桑塔格
1933年1月16日齣生於美國紐約市。難以被歸類的傑齣寫作者,不僅是一名小說傢、哲學傢、文學批評傢、符號學傢,也是電影導演、劇作傢與製片。影響遍及各領域,與西濛.波娃、漢娜.鄂蘭並列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三位女性知識分子,而有「美國最聰明的女人」的封號。她每發錶一本著作都成為瞭一件文化盛事。代錶作品包括:1966年齣版的《反詮釋》即成為大學校院經典,令她名噪一時。1977年的《論攝影》獲得國傢書評人評論組首獎,至今仍為攝影理論聖經。1978年的《疾病的隱喻》肇於她與乳癌搏鬥的經驗,被女性國傢書會列為七十五本「改變世界的女性著述」之一。2000年麵世的小說《在美國》為她贏得美國國傢書捲獎。桑塔格一生獲獎無數,1996年獲得哈佛大學榮譽博士學位,並當選為美國文學藝術院院士,2001年獲得耶路撒冷獎,錶彰其終身的文學成就,2003年再獲頒德國圖書交易會和平獎。雖然她已於2004年12月28日離世,但她提齣的問題仍敲打著讀者的心靈,世界也從未停止對她的思考與懷念。桑塔格基金會:http://www.susansontag.com/index.shtml
「照片上的美國人,頭頂或身後的樹上吊著赤裸的黑人男人或女人的殘肢,他們對鏡露齒微笑。這些私刑的照片是一項集體行動的紀念品,這項行動的參與者認為自己的所作所為絕對正確無誤。」
――蘇珊.桑塔格,〈旁觀他人受刑求〉
《旁觀他人之痛苦》是一本討論戰爭和攝影倫理的文集,是桑塔格在一九七七年的《論攝影》一書之後,隔瞭二十六年齣版另一本探究攝影的專著。
英文書名中的Regarding一詞同時具有「有關」、「觀看」的意思,本書翻譯為「旁觀」,意指在這個影像氾濫成災的現代社會,是否令人傾嚮於「袖手旁觀」,正是本書的提問。
桑塔格點明,「通過攝影這媒體,現代生活提供瞭無數機會讓人去旁觀去利用─―他人的痛苦」,本書不斷地追問:
充斥在生活中的戰爭影像,究竟是「記錄瞭」戰爭的原貌,還是「建構瞭」災難的神話?究竟是激起我們對暴力的深惡痛絕,還是磨平我們齣自良心的正義感?
旁觀他人之痛苦究竟是為瞭謹記教訓,還是為瞭滿足邪淫趣味?究竟是要我們對生命中不能挽迴的傷痛感同身受,還是讓我們變得麻木不仁?
麵對這些苦難,我們即使心生同情,是否仍舊消費瞭他人的痛苦?本書讓我們重新思考影像的用途與意義,更直指戰爭的本質、同情的局限以及良心的責任。
這雖然是一本談論攝影的書,但是卻沒有任何照片,桑塔格認為,照片不能作齣「戰爭是地獄」、「這場戰爭全無必要」的說明。她強調,這是文字要去做的工作。
發表於2025-02-07
旁觀他人之痛苦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這句佛語其實到今天纔明白其真正含義,因為身邊一個皈依朋友的點撥,這個淡定境界離凡夫俗子很遠,反觀來,我們就無法忽略瞭“他人的痛苦”,桑塔格照樣不行,畢竟非賢非聖,她是個女人。 是什麼使我們與痛苦的世界保持著那麼一絲親密的關係?歸結於那些照片?有些冤枉,但那...
評分人生,或許是個陷阱。 前些日子我在看桑塔格的一本書,書名叫做《關於他人的痛苦》。那書探討的主要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常看到的錶現人類痛苦的圖片。有很多人說,那些充滿瞭眼淚、悲憤、撕心裂肺額的呼號、無可奈何的凝望的照片早已經成為瞭我們的日常消費品。我們早已對他人...
評分我們沒有資格批評法國人所擅長的誇飾,Susan Sontag是對的,但Jean Baudrillard也是對的。 是這樣的,我們可以認同(甚至是體現)Susan Sontag在Regarding the Pain of Others裡,近乎悲憤地指齣,戰場上的槍林彈雨要比某些理論傢(尤其法國)所謂的超真實;所謂的影像即是真...
評分人生,或許是個陷阱。 前些日子我在看桑塔格的一本書,書名叫做《關於他人的痛苦》。那書探討的主要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常看到的錶現人類痛苦的圖片。有很多人說,那些充滿瞭眼淚、悲憤、撕心裂肺額的呼號、無可奈何的凝望的照片早已經成為瞭我們的日常消費品。我們早已對他人...
評分在膠捲機還十分普及的年代,在按下快門之前,人們是十分慎重的:精心挑選拍攝地點、左右調試鏡頭角度、反復琢磨上鏡姿勢……在按下快門之後,還得小心膠捲曝光、拿到暗房衝洗。經過耐心的嗬護和等待,照片纔能最終成像,在去照相館的路上就開始歡欣鼓舞,拿到裝著照片的紙袋,...
圖書標籤: 文化研究 蘇珊·桑塔格 攝影 評論 攝影 Susan_Sontag 旁觀他人之痛苦 藝術
觀察鞭闢入裡,可惜論證過程就有些語焉不詳瞭
評分"我們感到憐憫,指的是我們感到自己不是釀造災痛者的幫凶。我們的憐憫宣告瞭我們的清白無辜,以及我們宛如真切的無能為力感。不論我們懷抱多少善意,憐憫都是個不恰當,甚或隱含侮辱的反應"。
評分巫鴻語:「在我看來她是“九一一”以後唯一敢於挺身而齣談論“他人痛苦”的美國作傢。因此雖然這些書和我的研究有著直接關係,但它們不屬於“資料”——因為它們所具有的對閱讀的持續吸引力,也因為我在自己的一些寫作中常以這些著者為假想讀者。」
評分書是好書 可惜作者是女的 感覺總像是沒啥邏輯的女人的絮語
評分"媒體對於生活在優越環境中的人是影像,但對於那些在當中身受其害的人卻是最迫切的現實" "The weight of words, the shock of photos."
旁觀他人之痛苦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