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鸿,于1987年获哈佛大学美术史与人类学双重学位。随即在该校美术史系任教,于1994年获终身教授职位。同年,受芝加哥大学聘请主持该校亚洲艺术的教学、研究项目,并执“斯德本特殊贡献教授”讲席,并任该校东亚中心主任,及斯马特美术馆顾问策展人。巫鸿的研究和策展领域包括古代和当代两方面。在当代美术中,他在出国后于80年代初、中叶在哈佛大学为当时刚刚进入国际艺坛的十几个中国艺术家举办了个展和群展,展览者包括陈丹青、张宏图、罗中立、李华生、裘德树、翁如兰、木心等。近十年来他更将当代艺术作为主攻方向,致立提高国外对中国现代艺术的理解和研究水平,加强国内外艺术家、评论家和策展人之间的联系。于1998年在美国策划了大型巡回展览“瞬间:90年代末的中国实验艺术”,并出版同名著作,试图把对中国当代美术的介绍和研究从“潮流”转向“个人”。2000年他策划了具有实验性的“关于展览的展览”一一“取缔:在中国展览实验艺术”,并出版专著讨论展览的社会作用以及和政治、经济的关系。近三年策划的大型展览包括“首届广州当代艺术三年展”(2002,广州),“过去和未来之间:中国新影像展”(2004,纽约、芝加哥、伦敦、柏林等地),和“‘美’的协商”(2005,柏林)。每个展览都提出了特定的有关展览模式的问题。配合这些展览所出版的书籍和图录,以及其他有关当代中国艺术的著作都已成为国际上研究当代中国美术史的重要参考资料。在推动对艺术家做严肃的个案研究和相关展览的同时(徐冰《烟草计划:上海》、宋冬《物尽其用》、张大力《升华》等),2005年在中国深圳策划“翻译与视觉文化国际研讨会”。参与策划了2006年光州双年展等大型展览,对亚洲和全球当代艺术的关系等敏感问题提出看法。
发表于2025-01-24
黄泉下的美术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巫鸿先生在《黄泉下的美术》前言中提及,研究墓葬美术主要有两种方法。方法一,为集中考察墓葬的准备和建造过程,死亡到入葬的一系列丧葬仪式。包括给死者遗体穿衣(小殓)和入棺(大殓)的礼仪,也包括设置牺牲和陈列随葬品。礼仪活动的场所逐步从死者的家里转移至墓地。对这...
评分 评分巫鸿最厉害的是眼光,本书集中于个案而非泛泛著史,符合了现在的学术潮流。 p3 墓葬为藏。 p23 新君要进入墓葬,进行告别。 p29 魂魄相离,魂飞于天,魄栖于地。立二礼而祭之。 书中选的作品都非常不错,文字写的也很好。 p178 鲁王唐琴 天风海涛 只有秦始皇使用了原大小人俑,...
评分近日连续读了两本与墓葬有关的书,一本是林巳奈夫写东汉画像石的《刻在石头上的世界》,还有这一本。联想起收藏的古董里有以前寻来的几件冥器,感觉都不吉利。古人很在乎冥器的收藏,除了镇墓兽,碰都不会碰,20世纪初陇海铁路工地发现唐三彩时,民工们全都砸碎。现在人们胆子...
评分为什么如此大家其实都心知肚明——或者说以为自己心知肚明。进而可以刻薄地说,林女士长得过于美丽了,与其他知名的近现代女性相比较,她的重要性更多在于某种潜移默化——对徐志摩也好,对梁思成也好。似乎的确如此,真正她自己拿得出来的文学作品《林徽因选集》,不过不到寸...
图书标签: 考古 巫鸿 艺术史 墓葬 艺术 美术史 历史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世纪,大量考古发掘为我们了解历史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很少有其他文明像中国人一样,在五六千年的时间里,如此持久而专注地着迷于墓葬:设计地下空间、表现生死观念、搜集珍宝器物、布置画面图像……以至于人们习惯于将墓葬看作是埋藏宝藏的地方。不过,这样的心理暗示也局限了我们对墓葬的深入认知。当我们单独讨论墓葬中出土的玉器、青铜器、画像砖石等等时,它们作为一个墓葬的整体性意义便也弥散掉了。而本书正是巫鸿长期思考中国古代墓葬艺术传统的一个总结,他从空间性、物质性、时间性三个比较观念性的角度,阐释了中国墓葬艺术从史前一直到宋辽金这漫长时段中的历史变迁,也具体呈现了他尝试建立的一套系统的处理和理解考古材料的理论方法,从而生动地向我们展示出中国古人对于“生”与“死”这一人生基本问题的看法和实践,对读者多有启发,对研究者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非常棒的一部著作~强烈推荐!如果你能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妙不可言那~从墓葬艺术中折射了太多的传统理念。只是- -居然高烧中在床上看完的……有点诡异么
评分死亡,是生命的覆灭,却也是灵魂的解放,而生者所要做的,是让死者腐朽的肉身转变为不朽的存在,开始另一段旅程;墓,则是冥土与此世的桥梁,古人不厌其烦地在墓室中再现一个自足的世界;本书从空间、时间、物质宏观的分析中国古代葬制的变化,最初是黄泉和昆仑神山的含糊概念,佛教不期传入构筑出绮丽的地狱变相,关于彼世的信仰亦随之变化,鲜卑女真党项人的异族风俗,与重视祖先崇拜与孝道的传统相交融,终于将墓葬推演成为建立在生与死、真与幻的时空隐喻中,无限延伸的多维度观念载体;明器在制作上与生器的截然分开,强化了上述观念
评分私人评论:1 三联这么翻译没问题么……老是什么中的美术什么下的美术的。2 “墓葬”的讨论内容,在空间上跨越了包容的物质(墙壁、棺、椁……)、建筑空间/方向性(纵、横;宽阔、狭窄)与平面画像世界;物质上从建筑空间到陪葬物器(生器、明器、葬器或生活用品/诗书画收藏……)、俑;时间上从上古到明清,是不是导致了本书叙述的离散,没有统一规律的情况下还不如做成论文集。3 可能是因为本书的某些部分被选入过其它论文集,许多地方看起来眼熟,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我对这本书“拼凑”的感觉。4 用例也有些散,巫鸿在后记里罗列了两种写法:实例性的与概念性的,宁可他用了前一种写法,反而比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好。5 他的叙事特长没有发挥出来,许多巫鸿式的小聪明也让我审美疲劳了T T(这点纯粹私人)。10年4月的新书,不强烈推
评分非常棒的一部著作~强烈推荐!如果你能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妙不可言那~从墓葬艺术中折射了太多的传统理念。只是- -居然高烧中在床上看完的……有点诡异么
评分京东
黄泉下的美术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