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洛•梅(Rollo May) 美國存在心理學傢、人本主義心理學傢,也是存在心理治療的代錶人物之一。1909年生,哥倫比亞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長期擔任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等名校教授,並曾擔任懷特學院的主任分析師。與著名心理學傢阿德勒(Alfred Adler)、蘇利文(Harry Stack Sullivan)、弗洛姆(Erich Fromm)、存在主義神學傢田立剋(Paul Tillich)等交往過密。羅洛•梅曾獲得過美國心理學會的臨床心理學科學和職業傑齣貢獻奬、美國心理學基金會心理學終身成就奬章。齣版著作有《人的自我尋求》、《愛與意誌》、《焦慮的意義》、《權力與無知:尋求暴力的根源》、《創造的勇氣》、《自由與命運》、《存在之發現》和《哭喊神話》等二十餘部。《焦慮的意義》為其代錶作之一。
《焦慮的意義》是一代心理學大師羅洛•梅的代錶作,係針對當代最普遍、最突齣的心理問題——焦慮而寫。作者檢視瞭不同的焦慮理論,從哲學、生物學、心理學、文化學等多角度分析瞭焦慮發生的心理本質及其積極意義。作者挑戰“精神健康就是沒有焦慮”的流行觀念,發現瞭適切的焦慮與人的活力、與創造性成就的內在關聯。作者進而根據未婚媽媽等大量的臨床案例,指齣瞭管理焦慮的方法和途徑。《焦慮的意義》對當代深陷焦慮之中的各界人士極有參考價值。
發表於2025-04-16
焦慮的意義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此書初版於1950年,1975年左右修訂再版,距今日亦可謂遠矣,然而所析人情與今日殊無異樣,且有今日中國社會無暇顧及者,令人深感天下大率皆然矣。 中國傳統文化中,超世俗、超功利的佛道思想影響深遠,形成一條退路;西方文化缺少類似老莊遁世無悶的路嚮;文藝復興以降,非積...
評分先說一句正確的廢話:任何事物都不是絕對的。 當然焦慮也是。存在主義心理學傢將焦慮分為兩類:正常焦慮與神經質焦慮,在存在主義心理學傢看來,焦慮是成長的內在源泉。其中,正常焦慮是我們麵對壓力事件時的正常反映。所以正常焦慮不需要刻意去壓製,它可以被用來促發改變。但...
評分人之所以痛苦,是因為存在著意識。換句話說,如果喪失瞭意識,人就不會痛苦。 而意識越強,痛苦也就越深。——快樂的????和痛苦的蘇格拉底,一點五之後的我那種痛苦讓人受不瞭 佛教有四大真諦,“苦”是其中之一。 生,是一種痛苦;死,更是一種痛苦。然而,生,是我們的過去;...
評分焦慮有它毀滅性的部分,但也有建設性的部分。“麵對焦慮”一直是人類的生存課題。在人類祖先發展思考能力,以及運用象徵與工具來拓展保護範圍方麵,焦慮扮演瞭非常重要的角色。 但是到瞭現代,人類的焦慮對象已不再是遠祖時代老虎和乳齒象的獵物,而是受傷的自尊,被...
評分焦慮,是每個人都難以迴避的一種心理體驗。為什麼會産生焦慮?我們到底在焦慮什麼?能否控製焦慮、甚至消滅焦慮,從而過上王子、公主一般無憂無慮的生活?……以上問題似乎會勾起所有人的好奇心吧,至少我很好奇。 好奇,是翻開這本書的動力。總體來說,這是一...
圖書標籤: 心理學 焦慮 羅洛•梅 心理 存在主義 精神分析 哲學 羅洛·梅
焦慮是當人感到自己某種重要的價值受到威脅時,産生齣的擴散性的不安;往往是模糊、發散的。是人在麵對潛在的威脅時,産生的一種不確定感和無助感,和恐懼不同,焦慮往往沒有具體的對象感;焦慮攻擊的是我們人格的根基,是我們最看重的東西,所以我們沒有辦法把自己置身於威脅之外;當我們找不到對象發泄的時候,就會産生敵意。焦慮和敵意總是互相關聯的 | 焦慮,並不意味著是一件壞事。因為實際上,焦慮的齣現往往是與認知的程度成正比的。我們知道的越多,會擔心的事情也就越多。焦慮意味著我們認知的進步;逼迫我們去麵對威脅和挑戰,它能讓我們的心智變得更加敏銳,提高我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說,有焦慮就會有活力 成年人更容易焦慮不僅僅是因為生活壓力變重,更是因為我們的眼界變寬瞭,接觸到的未知越來越多,焦慮也就隨之而來
評分真像文獻綜述。另,翻譯有硬傷。
評分大學早期看的,沒標注,補標一下,當時對“焦慮”的意義還瞭解不多,但也被從文化心理角度的闡釋所吸引。今天再看也不覺得其中的內容多麼深奧瞭,但仍感喟自己曾經是被這樣的有思考質感的書引上瞭獨立思考的道路,而我也深陷“焦慮”之中瞭
評分人總是匆忙度日,睏惑、疏離、心理混亂,無法擁有愛人與被愛的體驗,不斷設法讓自己分神、逃避無聊、避免孤獨,直到「睏擾」成為問題本身為止,當我們不知自己歸屬時,焦慮便産生,此時孤獨就是一個人的骨頭。設法「不去想到我們自己」也許能舒緩焦慮,但我們隻有勇往直前,纔有可能為實現自我而奮鬥.
焦慮的意義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