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約瑟,英國人,劍橋大學李約瑟研究所名譽所長,長期緻力於中國科技史研究。撰著《中國科學技術史》。為中國培養瞭一批優秀科技史學傢。 1994年被選為中科院首批外籍院士。
李約瑟博士是英國著名科學傢、英國皇傢學會會員(FRS)、英國學術院院士(FBA)、中國科技史大師及中國人民的老朋友,當代傑齣的人文主義者。他早年以生物化學研究而著稱,30—40年代齣版瞭《化學胚胎學》(三捲本)及《生物化學與形態發生》,在國際生化界享有盛譽。1937年,在魯桂珍等三名中國留學生的影響下,皈依於中國古代文明,轉而研究中國古代科學、技術與醫學,從此一發而不可收。1942年鞦,受英國皇傢學會之命,前來中國援助戰時科學與教育機構,在陪都重慶建立中英科學閤作館,結識大批的中國科學傢與學者,並結下深厚的友誼。在華的四年,李約瑟廣泛考察和研究中國曆代的文化遺跡與典籍,為他日後撰寫《中國科學技術史》作瞭準備。1946年春,李約瑟離任,赴巴黎任聯閤國教科文組織自然科學部主任。兩年之後,返迴劍橋,先後在中國助手王鈴博士和魯桂珍博士的協助下,開始編寫係列巨著《中國科學技術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李約瑟親自發起並分彆就任英中友好協會會長、英中瞭解協會會長,先後八次來華考察旅行,大規模地搜集中國科技史資料,實地瞭解新中國的政治、經濟、科學和文化的發展情況。1954年,李約瑟齣版瞭《中國科學技術史》第一捲,轟動西方漢學界。他在這部計有三十四分冊的係列巨著中,以浩瀚的史料、確鑿的證據嚮世界錶明:“中國文明在科學技術史上曾起過從來沒有被認識到的巨大作用”,“在現代科學技術登場前十多個世紀,中國在科技和知識方麵的積纍遠勝於西方”。李約瑟一生著作等身,被譽為“20世紀的偉大學者”、“百科全書式的人物”。
李約瑟教授編著的《中國科學技術史》乃是20世紀的劃時代巨著,本書是在該書的基礎上改編而成的普及讀物,同樣具有重要價值。李約瑟在從事最尖端的生物化學研究時,改行研究科技史,使人敬佩,尤其是身為英國學者,願意摒棄西方曆來對中國科技傲慢的立場,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徹底研究我國二韆多年來科技與文明的發展,這種高尚的精神實在難能可貴。由於跨越和覆蓋的範圍很廣泛,書中的有些結論還不能算是定案,但無論如何,本書對科技史普及的貢獻是無可置疑的。
本書分上下兩冊,共五捲。作為李約瑟巨著的縮寫本,本書承原著之精要,以簡明流暢的曆史敘事,達到瞭深入淺齣、舉重若輕的境界,勾勒齣中華幾韆年來輝煌的科學技術與文明史。書中以數理科學即數學、天文學、物理學等可以量化的科學為主,還涉及瞭醫學、氣象學、地理學、工程學等領域,包括對中國古代的儒、釋、道、墨、法等各傢思想也作瞭論述,堪稱是對中國古代科技與文明的通史性讀本。
發表於2024-11-25
中華科學文明史(上下)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科學技術曾經推動人類文明的發展,現在仍然是。但它終究會將人類社會推嚮何方?永無止盡的文明?抑或是文明的終結? 人類需求曾經是科學技術的齣現與發展的源動力?科學技術是否應該不斷去迎閤人類需求?甚至包括毀滅人類自身的需求? 科學文明的使命究竟應該是什麼?為瞭人...
評分Those who fear technological advances have every reason to fear the future. ——未來不屬於那些害怕技術進步的人。 我不是技術控,卻喜歡技術給生活帶來的便捷和美好。 我不是科學傢,卻敬重科學給人類帶來的進步和飛躍。 害怕技術進步的人,也就...
評分為李約瑟正名——江曉原談《中華科學文明史》 2003-9-16 8:00:00 來源:易文網 *在中國大眾心目中,李約瑟成瞭“中國科學史”的同義語。他的巨著《中國科學技術史》捲帙浩繁,從1954年起齣版,已齣數十巨冊,至今遠未齣齊,而李氏已歸道山。考慮到公眾閱讀上的睏難,劍橋大學齣...
評分為什麼中國人隻能從實用的場閤上著手,不從原理的基礎上著眼?顯然的他們已經體會到計算的重要,為什麼不倒轉迴去,從數學而物理而機械學造成係統?李博士問及社會與經濟對科技的刺激作用和遲滯作用,也已寓意於歸納。 又直到1989年Dorothy去世近兩年後他們方成婚,去他們初...
評分在大傢都忙著看各種戲說書籍/電影/電視劇,沉浸在波詭雲譎的人性/政治鬥爭所帶來的刺激時,我們有時會忘記瞭解更多真實的曆史麵貌,也忘記瞭祖先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這些。於是,當有一本書能夠踏踏實實的描述中國的科學文明曆史的時候,它就顯得尤為珍貴。真希望李約瑟博士是位...
圖書標籤: 科學史 李約瑟 曆史 技術史 思想史 文化 科學 漢學
這纔是做學術,佩服
評分好,真好
評分沒看完,看完瞭上捲。相較於下捲純技術的闡述,還是上捲講中國人對待科學的深層思想根源分析,更對我閱讀興趣。。。
評分讀起來太花時間,做科學史應該看看
評分李約瑟難題是個僞命題,席文教授對此尖刻的批評道:“類似於為什麼你的名字沒有齣現在今天的報紙上?”中國對科學探索的傳統態度即:“六閤之外,存而不論”,有術而無理,固然長久得在經驗積纍的技術上領先於西方,但絕對不會産生現代科學的萌芽,換句話說科學之路在西天,往東走得再快再遠也到不瞭!
中華科學文明史(上下)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