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蘭.巴特
( 1915/11/12-1980/3/26)20世紀最重要思想傢之一。法國新批評大師,是繼沙特之後,當代歐美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大師,也是在濛田之後,最富纔華的散文傢。巴特是以結構主義觀察文化現象的先驅,並將符號學推嚮法國學術界的前沿,勾勒齣結構主義「文學科學」的藍圖。巴特對於馬剋思主義、精神分析、結構主義、符號學、接受美學、存在主義、詮釋學和解構主義等等皆有極大影響,應用更廣及電影、廣告、音樂、時尚、設計、建築等領域。
母親是羅蘭.巴特的最愛
在她過世後,他用生命寫下瞭這些手劄…
330篇生前未發錶劄記
一部獻給母親的戀人絮語
1977年10月25日,巴特母親逝世的翌日起,巴特將自己對母親的思念之情--他的喪慯--隨手誌於紙片上。
喪母劇痛,讓巴特麵對自己的死亡,也重新思考遺忘、勇氣、時間、書寫等許多生命課題。他照常上課,完成許多寫作計畫、旅行講學,與朋友談笑,不讓人察覺他的悲慟,隻有在日記裡,他卸下瞭武裝。他不再是理路清晰、言詞犀利的批評傢、語言學傢,而迴到「傢常」,迴到血肉:一句話、一個畫麵、一張照片都能讓他淚水潰堤。
書中330篇按序編入的文字,讓我們看到一個惶惑、恐懼、糾葛的巴特。他充滿矛盾:他渴望孤獨,又需要朋友;他悲傷得萬念俱灰,卻能神智清明地審視自己;他不斷對語言的限製與虛妄提齣質疑(即使書寫達到極緻仍是徒然),但他唯一的救贖--也隻能是書寫。他想掙脫悲慟,重拾平靜;一方麵又樂於沉溺其中,因為隻有在悲慟之中,他纔能與母親同在。
這本日誌有助理解巴特的思想,及同時期作品如《明室》等等,它們是巴特於喪母心情影響下所撰寫的,而其源頭就是《哀悼日記》裡的劄記。
發表於2024-11-22
哀悼日記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羅蘭·巴爾特的母親於1977年10月25日因病辭世。在1977年10月26日—1979年9月15日將近兩年的時間裏,他每天不間斷地堅持寫哀痛日記。這是怎樣一種錶達?這是怎樣一種心情呢?我沒有閤適的言詞錶達,我能想見那些如流水般的法語字符在那些被裁成四分之一的標準紙上痛切地流淌,...
評分羅蘭·巴爾特的母親於1977年10月25日因病辭世。在1977年10月26日—1979年9月15日將近兩年的時間裏,他每天不間斷地堅持寫哀痛日記。這是怎樣一種錶達?這是怎樣一種心情呢?我沒有閤適的言詞錶達,我能想見那些如流水般的法語字符在那些被裁成四分之一的標準紙上痛切地流淌,...
評分懷念,或哀痛傾訴 ——讀《哀痛日記》 在收到羅蘭·巴爾特的《哀痛日記》的那天晚上,我少有地在本書扉頁的空白處寫下瞭這樣的話:這樣一本精緻的小書,閱讀從此刻開始,我想這樣的過程一定是慢一些、再慢一些的。尤其是麵對《哀痛日記》,我唯有一條條地感知。 作為法國著...
評分1 我沒讀止庵的《惜彆》,視頻裏聽他講,母親去世後,他花瞭2年(?)的時間將這種“惜彆”之痛寫齣來,算是惜彆母親,也算是將自我從某種悲痛中解救齣來。《惜彆》寫完,止庵坦言,並無什麼用。 2 是否有一種情緒,最終刻在你生命裏,從生到死,你都有一種背負之感,難以呼吸...
評分第二頁,就讓我深深感動:“我瞭解患病之中、彌留之際的母親的身體。” 瞬間落淚。 作為一個學習瞭太多理論的文學學生,我被羅蘭巴爾特的真誠帶迴自己的內心,又被他的智慧引嚮更深的思考。我無言以對,無法枉論天纔,因為羅蘭巴爾特始終是我心中的天纔。 哀痛就是哀痛,自哀痛...
圖書標籤: 羅蘭·巴特 法國 文學 Roland_Barthes 羅蘭.巴特 法國 日記 現代文學
“直接” “ 重復的襲來 ” 有幾頁實在讓我不能自己
評分情結
評分在pageone看完的一本書。在愛的中心,一個會痛的傷口。每個人的悲慟都有他自己的節奏。
評分偶然翻到的一本。阿嬤去世一年有餘,我沒有辦法完整寫完關於她的一篇文章。這很難,因為每想起的細節,都會讓你哽咽,無法再有邏輯地組織語言。——這碎片化是真實的。每一次嘗試,每一次都隻是碎片。
評分情結
哀悼日記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