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界之選擇“文學史”而不是“文苑傳”或“詩文評”,作為文學研究的主要體式,明顯得益於西學東漸大潮。從文學觀念的轉變、文類位置的偏移,到教育體製的改革與課程設置的更新,“文學史”逐漸成為中國人耳熟能詳的知識體係。作為一種兼及教育與研究的著述形式,“文學史”在20世紀的中國,産量之高,傳播之廣,蔚為奇觀。從晚清學製改革到“五四”新文化運動展開,提倡新知與整理國故終於齊頭並進,文學史研究也因而得到迅速發展。在此過程中,北大課堂曾走齣不少名著:林傳甲的《中國文學史》(1904)還隻是首開記錄,接踵而來者更見精彩,如姚永樸的《文學研究法》、劉師培的《中國中古文學史》和《漢魏六朝專傢文研究》、黃侃的《文心雕龍劄記》、吳梅的《詞餘講義》(後改為《麯學通論》)、魯迅的《中國小說史略》、鬍適的《五十年來中國之文學》和《白話文學史》、周作人的《歐洲文學史》和《中國新文學的源流》,以及俞平伯的《紅樓夢辨》、遊國恩的《楚辭概論》等。這些著作,思路不一,體式各異,卻共同支撐起創立期的文學史大廈。
發表於2025-01-24
魯迅與中國現代文學批評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圖書標籤: 魯迅 現代文學 陳方競 文學批評 文學研究 文學 新國學 文學觀念
《魯迅雜文及其文體考辯》梳理“短評”、“雜感”、“雜文”三種文體觀念的生成,認為魯迅有著清晰的文體意識,兼及《故事新編》的“油滑”手法但仍未能定位這部作品。
評分一篇文章就能寫三百頁,也是夠可以的
評分《魯迅雜文及其文體考辯》梳理“短評”、“雜感”、“雜文”三種文體觀念的生成,認為魯迅有著清晰的文體意識,兼及《故事新編》的“油滑”手法但仍未能定位這部作品。
評分《魯迅雜文及其文體考辯》梳理“短評”、“雜感”、“雜文”三種文體觀念的生成,認為魯迅有著清晰的文體意識,兼及《故事新編》的“油滑”手法但仍未能定位這部作品。
評分紮實
魯迅與中國現代文學批評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