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纳•奥克莱利(Conor O’Clery),曾为《爱尔兰时报》驻莫斯科、伦敦、北京、纽约、华盛顿通讯记者。因报道苏联解体和九一一事件,两次获选为爱尔兰年度最佳记者。另著有 The Billionaire Who Wasn’t。
发表于2024-11-02
苏联的最后一天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我坐在被书架包围一个角落里,一个小茶几,两只椅子,茶几上摆着一个简易的瓶子,一支绿萝伸出来,澎湃着旺盛的生命力,我听着轻柔,舒缓的音乐,任书海在我面前潮涨潮汐。 理想国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著作,他在这本书里构建了一个神往的国度,尽管这样的国度就像水中明月,...
评分在阅读此类非虚构写作中,文字所传递的镜头感要比实景拍摄更有现实感。1991年12月25日这一天非常漫长,从日出一直写到午夜时分,每一个时段都可以被拆分,从而为这历史性的一天做好充分的记录。 在这本书的记录中,让我看到更多的现实折射,尤其是在我阅读完《第三帝国的语言...
评分苏联的最后一天是一部纪实性质的作品,这本书作者巧妙的以一天的时间为切入点来分析苏联这个庞大的组织体由盛转衰的内在原因。通过对1991年12月25日这天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宣告苏联解体的整个过程的细节描述,延展到戈尔巴乔夫与叶利钦之间对于政治经济改革的相互博弈,以...
评分《苏联的最后一天》以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二者的政治斗争为线索,带领读者“亲历”苏联这个庞然大物轰然倒塌的历史过程。苏维埃共产主义为人类文明及人类社会形态的探究了一种可能,苏联生于一战,兴于二战,亡于冷战地整个兴亡历程,提示我们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严峻性,我们当...
评分所谓历史时刻,是指那些对于历史走向起到重要改变或推动作用的时刻。它有时震耳欲聋,伴随战火和鲜血,比如十月革命后,苏联的建立;也有时悄无声息,仓促安静的毫不符合它作为“历史时刻”的诚意,比如1991年圣诞节,苏联的陨落。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万历十五年》就尝试...
图书标签: 历史 苏联 理想国译丛 政治 苏联俄罗斯 纪实 俄罗斯 苏东研究
苏联是在枪林弹雨中建立起来的,却是通过政令解散的。
爱尔兰记者奥克莱里是苏联解体的见证者,在本书中,他以1991年12月25日这一天为框架,围绕着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的斗争,将苏联最后六年的政治混乱、经济衰败、人心向背,用细致可靠的描写,表现得清晰而传神。
苏联陷入泥潭难以自拔,整个国家的命运和走向,最集中地体现在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两个人身上。每个人都看着他们,“就像狼群等着最强壮的两头狼对峙”,看谁会成为领导者。卑微不是戈尔巴乔夫的脾性,宽宏大量也不是叶利钦的风格。两人从最初的联手合作,到后来的冲突不断,终于变得势同水火,各不相让。最终,戈尔巴乔夫不能很好地判断他的人民,在自我认识上更加糟糕,而叶利钦则在动物般的直觉下,听到了远处历史车轮的轰隆声。
历史的细部。P340(叶利钦葬礼上的)戈尔巴乔夫情绪低落,突然间看起来老了很多。“很明显他的痛苦和大厅里大多数人不一样,随着叶利钦的离去,他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也被拉走了。”#相爱相杀##大油手是灰皮书的天敌
评分历史的细部。P340(叶利钦葬礼上的)戈尔巴乔夫情绪低落,突然间看起来老了很多。“很明显他的痛苦和大厅里大多数人不一样,随着叶利钦的离去,他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也被拉走了。”#相爱相杀##大油手是灰皮书的天敌
评分记者写的,就像是一篇纪实文学。在此感谢尊敬的领导借书给我。
评分用一天的时间刻度推进最后一天发生的事情。同时,在最后一天的每个时间片段间隔回溯最后一天的事件为什么会发生,是如何发酵并最终安排的。很精彩的一本书,很有镜头感的一种写法。强烈推荐。
评分2019053:托尼·朱特在《战后欧洲史》中所说:“戈尔巴乔夫让共产主义在东欧垮台,是为了拯救俄国自己的共产主义”,然而戈尔巴乔夫后来在苏联推行的一系列改革却也成了反噬自己的力量,不仅让自己被扫除出权力中央,也导致了苏联的解体。虽名为“苏联的最后一天”,却不仅仅是1991年12月25日戈氏的被逐、政权的交接与苏联的土崩瓦解,也串联起苏联的沉疴旧疾、戈氏与叶利钦的争斗、针对戈氏的政变以及苏联如何一步步走向覆灭的历史。奥克莱利深知戈氏其人,对于他的几乎生活在脱离现实幻境中的天真、他的堂吉诃德式的改革,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也带着明显的同情,亦论证了在戈氏领导下的苏联走向覆灭的必然性,而戈式的失败也验证了朱特所说:在专政体制下,权力是不可分享的,放弃部分就终将失去全部。
苏联的最后一天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