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美国)安妮•阿普尔鲍姆 译者:戴大洪
安妮•阿普尔鲍姆,《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和编辑部成员(2002-2006)。毕业于耶鲁大学(1986),马歇尔奖学金获得者(1987)。曾担任(伦敦)《旁观者》杂志国外编辑,《经济学家》杂志驻华沙记者和网络杂志《石板》以及一些英国报纸的专栏作家。作品还发表在《纽约书评》、《外交季刊》、《华尔街日报》以及许多其他报纸刊物上。她的著作还有《东方与西方之间:跨越欧洲的中间地带》。
发表于2025-02-02
古拉格:一部历史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这本书,你知道它的分量,清楚它的意义,却迟迟不敢翻开。因为它是一座山,翻越它不仅需要时间、需要忍耐、更需要极大的勇气。拿起这本大部头,我屡次开始,又屡次中止,往往一个片段或是一个场景的还原描述,就足以让我落荒而逃。我只能这样鼓励着自己:翻越它,你看到的世界...
评分古拉格是ГУЛАГ的音译,他们是俄文Главное Управление Исправительно-Трудовых Лагерей и колоний的首写字母缩写,这些俄文字词的意思,按照本书作者安妮•阿普尔鲍姆的解释就是:古拉格是苏联内务部的主管劳动改...
评分又是古拉格啊。 刚看到书名时我的第一反应如上,然后下一个念头就是“不知道和古拉格群岛有什么不同”——毕竟索尔仁尼琴的那本书给人印象太深了。 买回来看完之后发现确实有不同,比起索尔仁尼琴的回忆录手法和布尔加科夫的文学手法,这本书作为一本严肃的历史纪实著作要更为...
评分又是古拉格啊。 刚看到书名时我的第一反应如上,然后下一个念头就是“不知道和古拉格群岛有什么不同”——毕竟索尔仁尼琴的那本书给人印象太深了。 买回来看完之后发现确实有不同,比起索尔仁尼琴的回忆录手法和布尔加科夫的文学手法,这本书作为一本严肃的历史纪实著作要更为...
评分古拉格,文蛤,红色高棉,以及其他大屠杀,或许每一次悲剧事件都有各自的历史哲学文化根源,然而内容却是相差无几的。 劳改营也有自己的生态,等级制度,甚至亚文化群体。 对生命和物质资源骇人听闻的浪费。 僵化的条例那张无聊的面孔,此时露出獠牙。 饥饿是永远的主题,那些...
图书标签: 历史 苏联 古拉格 极权 社会史 黑暗时代 政治学 苦难
在这部受到普遍称赞的权威性的《古拉格:一部历史》著作中,安妮•阿普尔鲍姆第一次对古拉格——一个大批关押了成百上千万政治犯和刑事犯的集中营——进行了完全纪实性的描述,从它在俄国革命中的起源,到斯大林治下的扩张,再到公开性时代的瓦解。阿普尔鲍姆深刻地再现了劳改营生活的本质并且将其与苏联的宏观历史联系起来。
《古拉格:一部历史》出版之后立即被认为是一部人们期待已久的里程碑式的学术著作,对于任何一个希望了解二十世纪历史的人来说,它都是一本必读书。
一部代表着苏联镇压体系本身的古拉格历史,不仅仅是集权体制下千千万万苏联人民被逮捕、被流放、被强制劳动、生命与尊严被任意践踏的历史,更是无辜者用血和泪融化大地的历史。死亡之星时刻在头顶高悬,努力活下去是唯一的准则,集中营的生存,就是要学会把生命换成鱼干、柴火和土豆的无助挣扎,集中营世界中的奴役与死亡、毁灭与杀戮,是如此触目惊心。尽管解体后俄罗斯仍对这段历史讳莫如深,然而时间的荒草并不能掩盖任何真相,关于苦难的书写让更多的人得以见证并铭记这段历史。
评分读了一个月,进度30%。纤毫毕现地重新认识苏联,重新认识列宁高尔基斯大林。今天看到押送的这一部分,真的快恶心吐了,对人性能有多恶劣有了新的认识。悲哀的是:同样是人类史上的巨大暴行,“古拉格”三个字比起“奥斯维辛”还几乎是不为人知。
评分“写作本书并不像陈词滥调常说的那样,‘为的是使这种事情不再发生。’写作本书是因为,几乎可以肯定,这种事情还会再次发生。”(p.631)
评分1997年前后,三卷本(内部发行)的《古拉格群岛》曾给我惊惧和悲愤的读后感。这本厚重的历史给我同样的感受。如果马克思知道这一切,会在《共产党宣言》中感叹:全世界无产者,原谅我!
评分自然,比起索尔仁尼琴的个性化创作来,这本书更像正规史书,也比那本充满蛮力的《群岛》好读,读来不像群岛那样有强大压迫感和幽闭恐惧,它更倾向于体制运作和其背后的逻辑,各时代条分缕析,缜密清晰。只是后记中几笔有点书呆气,俄国人如充分了解斯大林流放车臣人的悲剧后,就不会再打两次车臣战争吗?
古拉格:一部历史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