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1895—1990),字宾四,江苏省无锡人,现代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钱穆先生九岁入私塾,熟习中国传统文献典籍。十三岁入常州府中学堂学习,1912年因家贫辍学,后自学。1913-1919年任小学教员。1923年后,曾在厦门、无锡、苏州等地任中学教员。1930年以后,历任燕京、北京、清华、四川、齐鲁、西南联大等大学教授,也曾任无锡江南大学文学院院长。1949年迁居香港,创办新亚书院,任院长,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至1964年退休为止,期间曾获得香港大学、美国耶鲁大学名誉博士称号。1966年,钱穆移居台湾,在“中国文化书院(今中国文化大学)”任职,为中央研究院院士,台湾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1990年8月在台北逝世。钱穆著述颇丰,专著多达80种以上。其代表作有《先秦诸子系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国史大纲》、《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等,此外还有论文集多种,如《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等。
发表于2025-05-19
国史大纲(上下新校本)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国史•国魂 ——我读《国史大纲》 《国史大纲》不仅仅是一部简明扼要的中国通史。 本书是钱穆在北京大学教授中国通史时为指导学生学习而撰写的“国史读本”。因为是大学里的基础课程,钱穆仅以入门为目的,力求简洁,遂成一部国史的大纲。全书以纲要...
评分开篇即是重锤,文字凛然凝重,堂堂正正。小注与正文混排,吃饺子喝汤,浑然一体。读之常新,颇有收获。如夫子正襟危坐,虽难生亲近,然胸中丘壑,笔底波澜,家国之温情与敬意,数十载后仍跃然纸上,读之心思神慕,致敬再三。
评分开篇即是重锤,文字凛然凝重,堂堂正正。小注与正文混排,吃饺子喝汤,浑然一体。读之常新,颇有收获。如夫子正襟危坐,虽难生亲近,然胸中丘壑,笔底波澜,家国之温情与敬意,数十载后仍跃然纸上,读之心思神慕,致敬再三。
评分图书标签: 钱穆 历史 中国历史 中国通史 国学 经典 中国 通史
《国史大纲》是钱穆先生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作品。
《国史大纲》是一部中国通史,力求简要,举其大纲,删其琐节。在不到1000页的篇幅里,其人物之详、事业之备,又显示了作者驾驭繁复历史的伟力,整书纲举目张,简繁得当。
《国史大纲》纵论中华传统学术思想、政治制度、社会风气之演变发展,兼及中外形势,以求我国家历史之通贯一体,明其治乱盛衰之所由,阐其一脉相承之统系,指陈吾民族生命精神之所寄。
钱穆先生著述本书于抗战期间,在国家危亡中,读书人以笔为戎,以“历史最完备之国家”为著述之深厚根基,洋洋洒洒近80万言,荡气回肠,以激扬国人之民族精神,因应现实,更作为抗战建国之镜鉴。
九州版《国史大纲》,以“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整理编辑而成的联经一九九八年《钱宾四先生全集》中版本为底本,重排新校,全面订正文中体例、格式、标号、文字等方面存在的疏误,至于本书内容以及“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的注解说明等,新校本保留原貌。
读了将近两个月,到宋史,决定暂时放下,若是没有一点历史功底,说实话还真是难上手。
评分此番重读,我不禁处处警惕。所警惕者,无非是钱穆的民族主义,无非是警惕这个时代,被刻意引导着的温情与敬意。再有,钱穆对士大夫之作用多有看重,我却不能认同。也许是多年过去,我对知识分子的看法发生了变化。如今再读,反而是暗暗腹诽。 但无论如何,读书都不该为了诘难他人而读。如此读法,毫无益处。 读前人著作,更应该思考其写作之时代因素,以及在今日,该如何读出新的东西。 我每年总会翻检出一两部书重读,但不免会有这样的感想。虽然不知道我能否真正做到从他人书中汲取营养,但总归是可以自警,以避免空谈卖弄。 虽然读书要看优点,已是老生常谈。但这话也有适用范围,超出了范围,还将这话奉为铁律的,那无异于混淆是非了。
评分历时半年才啃完。忽然觉得中学时分专业有个弊端是,给我造成一种学科之间泾渭分明的错觉。看完钱先生的书才发现,没有政治学,经济学,甚至还有数学的知识,历史学寸步难行。此外,看到书的最后一段话真令人长叹一声
评分历时半年才啃完。忽然觉得中学时分专业有个弊端是,给我造成一种学科之间泾渭分明的错觉。看完钱先生的书才发现,没有政治学,经济学,甚至还有数学的知识,历史学寸步难行。此外,看到书的最后一段话真令人长叹一声
评分他娘的居然有不少错别字
国史大纲(上下新校本)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