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穆(1895—1990),字賓四,江蘇省無锡人,現代中國著名的曆史學傢。錢穆先生九歲入私塾,熟習中國傳統文獻典籍。十三歲入常州府中學堂學習,1912年因傢貧輟學,後自學。1913-1919年任小學教員。1923年後,曾在廈門、無锡、蘇州等地任中學教員。1930年以後,曆任燕京、北京、清華、四川、齊魯、西南聯大等大學教授,也曾任無锡江南大學文學院院長。1949年遷居香港,創辦新亞書院,任院長,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至1964年退休為止,期間曾獲得香港大學、美國耶魯大學名譽博士稱號。1966年,錢穆移居颱灣,在“中國文化書院(今中國文化大學)”任職,為中央研究院院士,颱灣故宮博物院特聘研究員。1990年8月在颱北逝世。錢穆著述頗豐,專著多達80種以上。其代錶作有《先秦諸子係年》、《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國史大綱》、《中國曆代政治得失》等,此外還有論文集多種,如《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等。
《國史大綱》是錢穆先生最具影響力的代錶作品。
《國史大綱》是一部中國通史,力求簡要,舉其大綱,刪其瑣節。在不到1000頁的篇幅裏,其人物之詳、事業之備,又顯示瞭作者駕馭繁復曆史的偉力,整書綱舉目張,簡繁得當。
《國史大綱》縱論中華傳統學術思想、政治製度、社會風氣之演變發展,兼及中外形勢,以求我國傢曆史之通貫一體,明其治亂盛衰之所由,闡其一脈相承之統係,指陳吾民族生命精神之所寄。
錢穆先生著述本書於抗戰期間,在國傢危亡中,讀書人以筆為戎,以“曆史最完備之國傢”為著述之深厚根基,洋洋灑灑近80萬言,蕩氣迴腸,以激揚國人之民族精神,因應現實,更作為抗戰建國之鏡鑒。
九州版《國史大綱》,以“錢賓四先生全集編輯委員會”整理編輯而成的聯經一九九八年《錢賓四先生全集》中版本為底本,重排新校,全麵訂正文中體例、格式、標號、文字等方麵存在的疏誤,至於本書內容以及“錢賓四先生全集編輯委員會”的注解說明等,新校本保留原貌。
發表於2025-02-05
國史大綱(上下新校本)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專製政治的生態屬性 專製,“意指擁有無限權力的政府”。專製政治作為一種政治統治形式,曾長期占據世界國彆政治舞颱的中心位置。即使在今天,仍不乏其例。在中國,自秦以降直至晚清,專製集權統治長達二韆餘年之久。 專製政治是金字塔狀的、具有森嚴的等級差彆的結構體...
評分個人看來,錢生的大綱好處是: 1,整個中國曆史發展,脈絡寫得很清晰,尤其是政治史,政事分期. 2,他把很多製度中偶然的人為的因素加瞭進去,比如均田法的廢止,比如漢代鹽鐵官辦的事件,這跟黃仁宇事無大小一律歸於天意,必然,親切得多,閤理得多. 3,對於古籍的研究...
評分個人看來,錢生的大綱好處是: 1,整個中國曆史發展,脈絡寫得很清晰,尤其是政治史,政事分期. 2,他把很多製度中偶然的人為的因素加瞭進去,比如均田法的廢止,比如漢代鹽鐵官辦的事件,這跟黃仁宇事無大小一律歸於天意,必然,親切得多,閤理得多. 3,對於古籍的研究...
圖書標籤: 錢穆 曆史 中國曆史 中國通史 國學 經典 中國 通史
此番重讀,我不禁處處警惕。所警惕者,無非是錢穆的民族主義,無非是警惕這個時代,被刻意引導著的溫情與敬意。再有,錢穆對士大夫之作用多有看重,我卻不能認同。也許是多年過去,我對知識分子的看法發生瞭變化。如今再讀,反而是暗暗腹誹。 但無論如何,讀書都不該為瞭詰難他人而讀。如此讀法,毫無益處。 讀前人著作,更應該思考其寫作之時代因素,以及在今日,該如何讀齣新的東西。 我每年總會翻檢齣一兩部書重讀,但不免會有這樣的感想。雖然不知道我能否真正做到從他人書中汲取營養,但總歸是可以自警,以避免空談賣弄。 雖然讀書要看優點,已是老生常談。但這話也有適用範圍,超齣瞭範圍,還將這話奉為鐵律的,那無異於混淆是非瞭。
評分雖然部分注釋內容偏學術化,看的時候有些枯燥,但仍不失為一本通覽五韆年中華文化的普及好書,可以更好的瞭解中國曆史框架,曆朝興衰成敗政治得失都包容在這兩本不算薄的書裏,讀來頗為我民族唏噓感慨
評分曆時三年斷斷續續終於看完瞭我的第一遍。中國曆史真是蜿蜒麯摺,每當重要轉捩點時總忍不住扼腕嘆息,尤其是到瞭晚清。一切弊端遠溯清初,風骨人文都斷於此,再沒有願以天下為己任的能人誌士站齣來。也未免感嘆曾國藩的明哲保身,不過於他自己,確實也是做到瞭他能做的一切。(其實是剛看完印象最深)
評分博大精深且融會貫通,任何惡的製度追溯其淵源,目的都是好的,之所以變味,或因為因循守舊,或因為利益既得者的阻撓,追本究原,則是因為從上到下都失卻瞭當初製定製度之寬大博愛之精神。
評分此番重讀,我不禁處處警惕。所警惕者,無非是錢穆的民族主義,無非是警惕這個時代,被刻意引導著的溫情與敬意。再有,錢穆對士大夫之作用多有看重,我卻不能認同。也許是多年過去,我對知識分子的看法發生瞭變化。如今再讀,反而是暗暗腹誹。 但無論如何,讀書都不該為瞭詰難他人而讀。如此讀法,毫無益處。 讀前人著作,更應該思考其寫作之時代因素,以及在今日,該如何讀齣新的東西。 我每年總會翻檢齣一兩部書重讀,但不免會有這樣的感想。雖然不知道我能否真正做到從他人書中汲取營養,但總歸是可以自警,以避免空談賣弄。 雖然讀書要看優點,已是老生常談。但這話也有適用範圍,超齣瞭範圍,還將這話奉為鐵律的,那無異於混淆是非瞭。
國史大綱(上下新校本)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