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尔根・哈贝马斯(Juergen Habermas)生于1929年,曾先后在德国哥廷根大学、瑞士苏黎士大学,德国波恩大学学习哲学、心理学、历史学、经济学等,并以论文《论谢林思想中的矛盾》获哲学博士学位;1961年以《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已有中译本)一书获得教授资格。1961-1964任海德堡大学哲学教授1964-1967任法兰克福大学哲学-社会学教授、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所长1971-1983任德国马格斯。布朗克研究院科技世界生活条件研究所(Max-Planck Instut zur Erforschung der Lebensbedingungen der wissenschaftlich-techneschen Welt)所长1983-1994任法兰克福大学哲学-社会学教授,1994年退休。
退休后仍然从事研究、著述和学术政治活动。90年代,他同弟子以及现任德国外长、当时的黑森州环境部长菲舍尔一起组织政治俱乐部,定期举行政治沙龙,从政治哲学的角度讨论内政外交问题,对现政府外交政策发生了直接影响。有人认为,德国提出的欧盟改革的一揽子计划的建议就同哈贝马斯的话语政治模式有内在的联系。1998年德国大选中,哈贝马斯在关键深刻为社会民主党大造舆论,提供理论支持。哈贝马斯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理论社会学家,哲学家,在德国、欧洲、北美哲学社会学有着广泛的影响,是已经载入各国哲学教科书和社会学理论教科书的重要思想家。他是一为多产作家,几乎每一两年就有重要著作问世。90年代有人曾说过,哈贝马斯的每一本著作的出版都是哲学界的一件大事。他的主要著作有:
1961《学生与政治》
1962《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
1963《理论与实践》
1968《知识与兴趣》
1968《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
1969《抗议运动和高校改革》
1970《社会科学的逻辑》
1971《体系研究的成果是什么?》
1971《哲学-政治侧影》
1973《晚期资本主义的合法性问题》
1976《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
1980《〈时代的精神状况〉一书目录》(主编)
1981《政治短文集》1-4卷
1981《交往行为理论》
1983《道德意识与交往行为》
1984《交往行为理论的先期研究和补充》
1985《现代性的哲学话语》
1985《新型的混乱》
1987《一种对遗憾的清算》
1988《后形而上学思维》
1990《追加的革命》
1991《作为未来的过去》
1991《文本与上下文》
1991《对话语伦理学的解说》
1994《人生现实(Faktizitaet)与有效性》
发表于2024-11-21
交往行为理论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viii the history of postwar philosophy p1 (不是基于理性,而是希望从社会科学角度来进行研究)确实是旁征博引。 p143(对于Weber的回顾) p144 Horkheimer,Adorno,Marcuse用Weber的视角来解释Marx. p168 结合对韦伯的研究来进行读解。
评分一 此书的核心问题是“理性”。 那么,什么是理性?理性之于哈贝马斯,就如同literature之于文学批评家,自由之于柏林,宗教之于Weber和Durkheim,“文化”之于雅斯贝尔斯,正义之于柏拉图,都定义不住。当然,问题或许在于,本来这些“代号”,就是一种人为的设定,就像莎士比...
评分在很多哲学家的著作中,西方哲学的发展,主要划分成三个阶段:本体论、认识论(意识哲学)、语言哲学。在古希腊的哲学家的研究方向中,更多的侧重于对自然和人的本体的认识和研究,探究现实存在的事物的本源,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意识思想。在近代的哲学思想中,哲学家们的研究思...
评分 评分图书标签: 哈贝马斯 社会学 哲学 法兰克福学派 社会理论 西方哲学 德国 现代性
《交往行为理论》这部著作是涉及面相当广泛。这部著作中,马克斯・韦伯(Max Weber)占据了一个更为突出的位置,并且这些诠释的素材更加集中在哈贝马斯自己思想的观念图式上。哈贝马斯在这本书的开篇就声称,交往行为理论既非一种元理论,也非一种借助其它手段进行的认识论的继续。交往行为理论的分析让我们联接了与社会分析相关的三种理性:一个是涉及解释学和英美分析哲学中作为论争的理性,特别是关系到相对主义的问题。如果不同文化或生活方式有他们自身内在的合理性标准,那么在何种意义上才可能按照普遍性的标准比较他们并使其服从于批评?另一个是涉及到行为理性,即如何领会人的行为中有特殊意义的性质?这触及到理解的意义问题,还触及到了当行为者本人已经为他们的行为设定了理由时,社会科学在主张更好的解释时其自身的任务问题。最后一个是是关于理性的社会扩张问题,即作为现代西方社会特有的那种合理化问题。这本书的大部分努力就是致力于此。哈贝马斯断言:理性更多地是与运用知识的方式联系在一起,而较少地与知识有关。如果我们认为在一些情境中谈论某事是合理的,那么,我们就会明白这要么是指人们表达的认识,要么是指包含认识的符号表达形式。我们说某个人理性地行动,或者说某种陈述是合理的,实际上就是说这个行为或陈述可以被有关的某些人批驳或辩护,而这恰恰就是他们为了能够证明自己是正当的或有根有据的。我们不能像经验主义者那样,限制理性行为的范围和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我们必须以“交往合理性“的概念来弥补“工具认知理性“的不足。正如哈贝马斯自己所说的,合理性意味着交往,因为只有符合与至少另一个人达成相互理解的必要条件时,某事才是合理的。
渐渐你才会发现他用心良苦
评分这本真的是译得好的么?我怎么感觉还是好晦涩。。。而且编校错误好!多!
评分不知寫就這本書,哈貝馬斯看了多少艱澀的書籍。哈貝馬斯,一位需要仰視的學術巨擘!
评分不是太懂 = =
评分读罢,就可以理解事实与规范之间了。合理化,正当性与合法性,利益/旨趣/兴趣,这三组若能稍微再校对一下,其实也挺好。而且编校真的很“敬业”,原文明显是一个词但是由于换行而空开的,合并在一行后,空格也没有擅自消除。。。
交往行为理论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