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葆石 1955年生于香港,美国斯坦福大学历史学博士,先后任教于斯坦福大学、美国Colgate大学,现为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历史、电影、法学教授。研究领域包括:现代中国史、香港史、电影史、电影与法学、电影与历史、美国种族史、比较文化等。编著有China Forever: The Shaw Brothers and Diasporic Cinema, The Cinema of Hong Kong: History, Arts, Identity,《双城故事:中国早期电影的文化政治》和《邵氏影视帝国:文化中国的想象》。
张霖 中山大学中文系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副教授
发表于2025-04-10
灰色上海,1937-1945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光鲜与难堪的不同维度,但恐极少有如上海这般裂变与反差之大的,其流光溢彩的摩登都市形象与沦陷时期的极度晦暗,构成一座城市的两种面向。前者有李欧梵的《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做了详尽透彻地研究,而后者,则在傅葆石的《灰色上海...
评分傅氏用详实的史料再现了抗战8年间上海知识分子的生存状况、精神状态以及在日据时期的政治选择。通过部分典型知识分子于那段时期的所思所述阐述中国知识分子于道德困境下的选择、原因、行为以及更深层次的人文伦理。 每于朝代更替(被外族统治更甚)之时,知识分子都会面临相同的...
评分战争爆发了,31岁的李健吾在枪林弹雨下继续过着一边备课一边每日在西郊散步的隐居生活,他和好友印象派诗人卞之林一起散步,两个人一边啃甘蔗一边讨论法国文学。 对于战争,我的想象过于简单,只想的是“民不聊生”,其实百姓的生活还是各有各的内容,生活永远比我们所能想象的...
评分我已经记不清当时在当当上下单购买这本书是出于什么动机。大约是从“三联周刊”的广告上得到的印象吧。 断断续续看了几次,几次丢下,又几次捡起。终于在昨晚一气读到近三点。我只能说以前没读过这样的书,它有足够的吸引力,能让对文学、对那段历史稍有兴趣的人把它读下去...
评分注:此书评的简短版本9月曾在《新京报》上发表。此为冗长完整版。 何谓“灰色”? 美国学者傅葆石先生的《灰色上海:1937—1945,中国文人的隐退、反抗与合作》(英文原版1993年,中译本三联书店2012年;以下简称《灰色》)讨论了一个仍带有一定争议性的文化史话题。中译者选...
图书标签: 上海 历史 中国近代史 海外中国研究 知识分子研究 近代史 文化 抗战
1937-1945年的上海,正经历着由孤岛转为全面沦陷的最黑暗时期。乱世求生与民族大义,成为每个中国人必须面对的道德困境与政治抉择。本书以王统照、李健吾和《古今》作者群为代表,通过大量翔实的史料和精彩的文本分析,记录了身处“灰色上海”的中国文人或隐退、或反抗、或合作的相互纠结的生存形态,细致逼真地还原出他们所经历的残酷精神拷问和无情的道德审判。本书的杰出之处不仅在于为我们记录了这段讳莫如深的民族精神史,更在于它向正统的历史叙述发出了挑战:究竟谁是汉奸?汉奸该怎样认定?谁能做出最终的判决?究竟该如何理解这段沉默的历史?本书带来全新的阐释。
每一种态度都有其理由,道德上的,生活上的~在非此即彼的年代,每个人都要找寻走下去的理由。
评分放到现在真是平淡无奇,相比89年写完的时候应该挺惊艳的吧。感觉这书最大的问题是材料,究竟什么样的材料能够不必过渡阐释就能相对直接的反映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呢
评分海外汉学
评分选题极佳,语句混乱。
评分海外汉学
灰色上海,1937-1945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