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军,新华社高级记者,供职于《瞭望》新闻周刊,北京市政协特邀委员,著有《城记》《采访本上的城市》《拾年》。
他先后策划“梁思成建筑设计双年展”(2001年)、“北京城记忆数字影像展”(2003年),发起“北京建筑文化周”(2004年),参展法国波尔多“东西北南”艺术展(2004年)、“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2005年)、荷兰“当代中国”展(2006年);应邀在美国国家建筑博物馆、全美规划大会、美国规划协会总部、康乃尔大学、华盛顿大学、布莱恩特大学发表学术演讲。2008年8月,应上海世博局之邀,为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提交展陈学术方案;2009年4月,应邀就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公共政策问题,为中央党校市长班授课。
他的著作曾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中国建筑图书奖、台湾吴大猷科普著作奖等。其中,《城记》被译为英文、日文出版。《读书》杂志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日本东京大学分别于2003年、2005年、2009年召开《城记》研讨会。
2011年6月,《纽约书评》以三个版面发表《城记》英文版评论,认为:“这本书与帮助人们改变城市环境思考方式的经典之作——简•雅各布斯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相似,并成为这个国家新兴的城市保护运动的核心著作。”
发表于2025-01-13
拾年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by侯思铭 错误的城市规划往往造就难以挽回的浩劫。“那些奢华的住宅区域试图用无处不在的庸俗来冲淡它们的乏味,而那些文化中心竟无力支持一家好的书店……商业中心只是那些标准化郊区连锁店的翻版……快车道则抽取了城市的精神,大大地损伤了城市的元气。”这似乎在描述我们...
评分难得有王军这个人在故纸堆里,政策法规中,不吝艰辛找出这些资料。虽然读起大部分的政策条例原文枯燥。。但作为旧城保护长远的角度看,这是必须根植的基本出发点,虽然实施与法规条例冲突不断,南辕北辙。随着法制更加健全与不可侵犯,这个起码的基本线将不可逾越。 那样,古...
评分by侯思铭 错误的城市规划往往造就难以挽回的浩劫。“那些奢华的住宅区域试图用无处不在的庸俗来冲淡它们的乏味,而那些文化中心竟无力支持一家好的书店……商业中心只是那些标准化郊区连锁店的翻版……快车道则抽取了城市的精神,大大地损伤了城市的元气。”这似乎在描述我们...
评分王军的书出到第三本,读起来已经有些倦怠了。 《城记》一书有着时间脉络,《采访本》也还有模糊的逻辑脉络,到了《拾年》则几乎变成了散文论文集:一些相互独立、又有着某些共同主题的文字被塞到了一本书里,一些话、一些事实被反复提到,让人读起来感觉太累。 作者大概也意识...
评分2012年1月27日,北京北总布胡同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被毁事件经媒体披露,引发各界关注。记者王军听闻此事时,正在校阅新书《拾年》的“梁林故居”一章,他放下书稿,匆忙赶往现场,“悲忿之情难以言表”。随后,他写下了《一处典型四合院的生死映像》、《北总布胡同的哀思》等...
图书标签: 王军 城市 北京 城市规划 建筑 三联 中国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拾年者,十年也,光阴重拾也。在二十一世纪最初的十年,北京城经历了一场世纪纠葛。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中国加入世贸……中国的大门,不可逆转地向世界敞开了。成功申办奥运之后,北京认识到在过去半个世纪里城市发展的缺失——失去了雄伟的城墙,甚至险些失去故宫……这个世界上立交桥最多的城市,同时,也是最堵的城市,开始了一场自救,规模浩大的总体规划修编工程2004年启动,试图改变1950年代移植于莫斯科,并被中国其他城市纷纷效仿的单中心城市结构。
可是,推土机仍保持着强大惯性,千重万叠的矛盾被推演至2011年——这一年,北京的常住人口突破2000万人,一季度地铁出行人数逾4亿人次,北总布胡同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被拆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显示,北京市共有969处不可移动文物消失……
这一切,被著有《城记》《采访本上的城市》的新华社记者王军录入笔下,汇成《拾年》一书。2012年8月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本书以新闻式的记录,书写北京城十年来的生与死。作者以故事为浅层结构,从2005年总体规划修编、实行、陷入困顿的整个过程入手,进而深度解剖城市生命机制,探讨产权与契约等问题,其间亦记载许多人物故事:梁思成、林徽因、陈占祥、吴良镛、贝聿铭、老舍、培根、徐苹芳……作者在书中写道,“它虽然是十分有限的记载,仍有加以呈现的必要,因为这一切,发生在这样一个十年。”
道理挺明白,可惜都晚了
评分很多人容易陷入文化保护的误区,误以为欧洲的城市更新模式才是最值得效法的典范,实际上对于中国来说,同样的模式不一定是适用的。北京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上的确有许多的问题,但这些问题的根源大多并不来自规划本身。作者期望在上位规划的层级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在固有的体系中追求颠覆,实际上是不太现实的。而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城市本身是具备自我成长和修复性的强大系统,是可以被规划的么?产业发展是可以被人为设计的么?城市人文生态环境的构建又是可以在政府层面提倡就可以实现和完成的么?参考历史的经验,只要有足够的时间,稳定的社会环境和足够的物质财富作为保障,现代城市一样会变成“文化经典”,但也一样无法避免被摧毁的命运。要做个有情怀的观察者是很容易的,但落实到城市更新与发展的实际上来看,作者的观点未免贻笑大方了。
评分关于北京城变幻的似水流年。
评分这本主要关注两个问题,一是北京整体规划,二是梁林故居。多为陈言旧辞。特别是写到梁林故居的时候一鼓作气开始抒情,可惜读者无泪可流,只觉做作。这本同《城记》不同在于是收录编成的书,发言稿,序言都塞进来,又红又专,不如不收。重复率太高,引用、图片、字词等在《城记》里都能找见,反而觉得资料匮乏无话可说。十年过去了,不仅编辑水准走低,平面原地踏步,评论界的底线也看不到了。据说还入围了深圳什么榜的前20。主观评分,粉丝莫怪。
评分是一本合集,近年王军的独立的一篇一篇的演讲、文章和随笔。嗯,有不少也不错,只是难免有重复,作为一本书吧,我想可以更精致一些的。而且,卖的有点儿贵了。
拾年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