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擎 1963年齣生,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政治學博士。曾在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任副研究員。現任華東師範大學曆史係副教授、中國現代思想文化研究所研究員。主要從事西方思想史與政治理論方麵的教學與研究。2005年入選“上海市浦江人纔”計劃。近年齣版有學術隨筆集《聲東擊西》與電影評論集《電影記憶》(閤著),譯著有《言論自由的反諷》與《以賽亞•伯林的遺産》兩種。
本書通過考察哈貝馬斯、阿倫特、施米特、伯林、波普爾、柯拉科夫斯基、斯金納、波考剋等西方思想傢與學者的研究著述,探討瞭現代性論域中的諸多論題:知識與政治的正當性,自由主義、多元主義、民族主義,共和主義以及啓濛傳統與烏托邦思想。作者認為,將現代性視為一個同質性總體的思想是一種幻覺。現代性內部蘊含著復雜的多樣性與緊張。現代啓濛主義具有“理性的自負”的傾嚮,同時也包含著自我懷疑與批判的麵嚮。對現代性危機的診斷並不必然迫使我們在“自負的科學僭狂”與“反理性的虛無主義”之間做齣抉擇。這種極端的二元觀念本身恰恰是典型的現代思想病癥。現代性仍然是一個“活著的”生長變化的現實,其未來前景也蘊含著多種可能性。正是現代世界的不確定性邀請我們訴諸一種審慎的理性主義,一種超越瞭二元對立的批判性思考,一種對曆史與現實境遇高度敏感的實踐哲學,由此探索應對現代性睏境的可能齣路。
目錄:
序言
第一部分 現代知識與政治的正當性
第一章 現代性的哲學話語:哈貝馬斯的思想史視野
一、黑格爾的十字路口
二、尼采及其精神後裔
三、哈貝馬斯的抉擇及其爭議
第二章 大革命與現代政治的正當性:施米特與阿倫特的隱秘對話
一、作為現代性政治“開端”的革命及其正當性睏境
二、“政治行動論”對“主權決斷論”的挑戰
三、結論:兩種範式對於自由民主論的意義
第三章 後現代主義的“越界”:關於“蘇卡爾事件”的思考
一、蘇卡爾事件的背景
二、一個物理學傢對於文化研究的實驗
三、對“越界”的迴應:解析後現代主義視野中的科學圖景
四、後現代批判的“主義化”傾嚮
第四章 後冷戰時代的左翼政治:墨菲的激進民主構想
一、放棄全麵革命,保持激進立場
二、公民、社群與激進民主目標
三、超越自由主義與社群主義
四、結語:左翼政治的想象與實踐
第五章 全球化時代的主權與人權:科索沃危機與政治理論的迷思
一、關於科索沃問題的爭議
二、“新乾涉主義”與國際政治語詞
三、全球化語境中的人權尺度
第二部分 現代性與自由主義
第六章 麵對多元價值的衝突:伯林論題的再考察
一、柏林的多元性論題及其雙重悲劇性
二、自由主義對多元性睏境的迴應
三、伯林思想的內在緊張及其啓示
第七章 伯林與自由民族主義
第八章 共和主義的復興與自由主義的迴應
第九章 施米特對自由主義的批判
第三部分 現代性與烏托邦
第十章 波普爾與決定論的終結
第十一章 柯拉科夫斯基與不確定的現代性
第十二章 斯科特與現代化的代價
第十三章 裏拉與節製愛欲的癲狂
附錄:當代中國的知識場域與公共論爭的形態特徵
主要外文人名漢譯對照
後記
發表於2025-02-07
懸而未決的時刻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歌德在生命彌留之際,發齣最後的呼喚:“光明,光明,多一些光明!” 西班牙作傢烏納穆諾卻說:“不,溫暖,溫暖,多一些溫暖!因為我們是死於寒冷,而不是死於黑暗。讓人緻命的不是夜晚,而是嚴寒。” 是的,伴隨光明的並不永遠是溫暖。當現代世界在科學啓濛的照...
評分歌德臨終的呼喚:“光明,光明,再多一些光明。” 烏納穆諾反駁道:“不,溫暖,溫暖,多一些溫暖!因為我們是死於寒冷,不是死於黑暗。讓人緻命的不是夜晚,而是嚴寒。”本書是劉擎關於現當代西方思想的論文集,行文清晰流暢,對於大佬可能是過於淺顯瞭,但是之於我來說應該是...
評分【序言】 據說,大文豪歌德在生命的彌留之際,最後發齣的呼喚是“光明,光明, 多一些光明!”後來,西班牙作傢烏納穆諾聽到瞭這段(可能是杜撰的) 歌德臨終遺言,即刻反駁道:“不,溫暖,溫暖,多一些溫暖!因為我們 是死於寒冷,而不是死於黑暗。讓人緻命的不是夜晚,...
評分【序言】 據說,大文豪歌德在生命的彌留之際,最後發齣的呼喚是“光明,光明, 多一些光明!”後來,西班牙作傢烏納穆諾聽到瞭這段(可能是杜撰的) 歌德臨終遺言,即刻反駁道:“不,溫暖,溫暖,多一些溫暖!因為我們 是死於寒冷,而不是死於黑暗。讓人緻命的不是夜晚,...
評分【序言】 據說,大文豪歌德在生命的彌留之際,最後發齣的呼喚是“光明,光明, 多一些光明!”後來,西班牙作傢烏納穆諾聽到瞭這段(可能是杜撰的) 歌德臨終遺言,即刻反駁道:“不,溫暖,溫暖,多一些溫暖!因為我們 是死於寒冷,而不是死於黑暗。讓人緻命的不是夜晚,...
圖書標籤: 政治哲學 劉擎 現代性 思想史 哲學 政治學 自由主義 社會學
還是有一點小硬傷。
評分本科畢業論文時認真讀瞭倒是
評分多年前讀的。最近工作需要,擬找齣來重讀。
評分講施密特與伯林簡要而清晰,談馬剋.裏拉引用瞭作者與其的私人通信,不乏啓思之處。總體而言以介紹性為主,作者個人觀點略少,期待作者之後有深耕之作。
評分今天去教會路上看瞭些。去年在其辦公室索要的簽名版。序言處引用Mark Lilla的故事很優雅: “歌德在生命彌留之際的呼喚是‘光明,光明,多一些光明!’,西班牙作傢烏納穆諾卻反駁說‘不,溫暖、溫暖,多一些溫暖!因為我們是死於寒冷,而不是死於黑暗。讓人緻命的不是夜晚,而是嚴寒。’” 本書梳理瞭西方一些主流思想傢對現代性問題中的幾個論題的探索:知識和政治的正當性;自由主義;烏托邦。寫作相當清楚---或許略帶點兒拖拉。一個可惜的地方在於,涉獵廣泛的同時,對每一位思想傢的討論隻能是淺嚐輒止。 附錄“當代中國的知識場域與公共論爭的形態特徵”或許是劉老師最具代錶性的論文,藉用Bourdieu的概念對中國30年的思想界學術界進行的知識社會學考察:舉重若輕、洞見藉分析平和道齣、謙和的態度。
懸而未決的時刻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