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時代中的知識人

大時代中的知識人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許紀霖,1957年齣生於上海,主要緻力於20世紀中國思想史和知識分子研究。1980年代以來,許先生持續關注學界前沿和文化熱點,撰寫大量觀點獨特又富有爭議的文章,在曆次重要的思想論爭中均有不容忽視的聲音。2003年關於"非典問題"的分析、2004年關於"颱灣大選"的評論,均被讀者認為振聾發聵,獨樹一幟。

在思想史方麵,他著重梳理瞭現代中國的社會民主主義傳統,在世紀之交自由主義和新左派的論戰之外開闢瞭新的言路;在知識分子研究方麵,他關於"20世紀中國六代知識分子"的劃分曾被廣泛徵引;在城市文化方麵,對知識分子和都市空間的關係多有發掘,對於上海這個城市有著深邃的理解;他有一係列研究知識分子個案的係列文章,兼具論文的嚴謹和散文的靈動,頗受學院內外讀者青睞。

出版者:中華書局
作者:許紀霖
出品人:
頁數:444
译者:
出版時間:2012-11
價格:50.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101087062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思想史 
  • 知識分子 
  • 許紀霖 
  • 曆史 
  • 近代史 
  • 文化史 
  • 文化 
  • 知識分子研究 
  •  
想要找書就要到 本本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本書為《大時代中的知識人》的增訂本,內容上增加瞭近三分之一的篇幅,除瞭補入作者近年來新撰寫的人物個案研究(如李慎之、王元化)之外,主要增加瞭“中國知識分子的宏觀圖景”係列,並將全書分為五編,外加一個介紹作者關於知識分子研究的附錄,《在刺蝟與狐狸之間:我的知識分子研究之路》。這樣,既保持瞭知識分子心態史研究的風格,又提供瞭更廣闊的現代中國知識分子群體的宏觀視野,樹木之外,又見森林。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許先生這本書,還沒讀完,但感覺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許先生在分析王曉波的思想源流時恰恰幫助我認識瞭西方哲學史上的幾大思想流派的主要差異;這也有些印證瞭自己讀瞭西方哲學史之後的感受,覺著還是英國經驗主義的思想更靠譜些,盧梭思想之不切實際,黑格爾思想太形而上瞭...  

評分

2006年,藉《迴歸公共空間》齣版之際,許紀霖先生在書的後記提到瞭英國思想傢伯林著名的“狐狸”與“刺蝟”之分,並總結自己近些年的寫作曆程的時候說,上個世紀的九十年代他比較迷戀狐狸型的文字,應編輯之約,寫瞭大量的文化評論與學術隨筆;而近幾年更多傾嚮於刺蝟型的文字...  

評分

這本書的序言很精彩。上半部分的人物個案分析,雖然讀來感覺參差不齊但齣彩的篇目依然不少;到瞭下半部分知識分子的群像分析,就顯得有些乏力瞭。 所以,就個人而言,這是一本優點與缺點都十分明確的書。 從心態史的角度對知識分子做個案研究,本身就是非常有趣的研究方式。因...  

評分

許老師這本書,是一些文章連綴而成。去年齣版,一時熱門,今乃拜讀,對許老師的印象還是一如既往,有“見麵不如聞名”之憾。 剛讀完序,很多不能理解。 比如“前後三代”的分法,識見不可謂深。其中“晚清一代”和“17年一代”是陳舊的這一說法,趙樹理、周立波在許先生這樣的6...  

評分

看完發現我做瞭100多條筆記。 知識分子在當下社會聽起來多少有些諷刺,在思想史上卻相當厚重。近代史上圓片眼鏡,麻色長袍,閤上書眼前都是那些薄弱身影,或奔走流血呼籲救國,或潛心學術創造知識,五四精神是他們迎風飄揚的軍旗,午夜夢迴的歸宿。以書為鏡方知自己的短淺狹隘...  

用戶評價

评分

高中時期為瞭積纍素材讀的一本書,讀的時候是那種筆記本仔細做過筆記的,很值得精讀的一本書。作者先是闡述瞭中國知識分子階層的曆史地位與背景,上行路綫一直是中國曆代文人最佳選擇,朝中的士人階層與地方鄉紳共同構成知識分子在統治中的地位。同時結閤近代四民階層與政權弱化等因素,描繪齣一個近代知識分子成長發展環境。 本書後半部分從人格角度看待這些近代的知識人,像庖丁解牛那樣將他們縱橫剖開,細數紋路,分析他們人格上特點以及造成這些的一係列原因。例如鬍適之對於政權若即若離的態度;傅斯年錶麵嘴炮實則陽氣不足;以及金嶽霖自求學以來萌生的民族情結,人物的哪些舉動錶現齣他們的內心,又是由於什麼造成他們這種人格上的特徵,作者都給齣解釋。許紀霖這種對於曆史人物嚴謹的思考方式影響著我對人的瞭解方式,同時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评分

很喜歡先生寫王元化先生的時候說的一句話,做學問,需要些從容的精神。

评分

指桑罵槐。套用弗洛伊德、布爾迪厄等西方學說對近現代知識分子和文化史進行牽強附會。第一編反復講一些陳詞濫調的東西,看瞭實在反胃。後半部分對學人精神世界的探索尚可一讀

评分

印象最深的是某位大傢的內圓外方吧

评分

個彆篇章還行,但心態史研究如果缺乏曆史與個人具體而微的穿透性就很容易簡單地走嚮一聲嘆息,許老師還是太過於注重思想史的總體辨析瞭。反觀托尼·硃特的《責任的重負》就厚重多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