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徒手,本名陳國華,福建福州人。1982年2月畢業於廈門大學中文係,先後在中國緻公黨中央機關、中國作傢協會工作。現供職於《北京青年報》。主要從事知識分子專題資料的收集,著作《人有病,天知否——1949年後的中國文壇紀實》推動瞭國內目前的口述史研究。
本書記錄瞭上世紀50年代初至60年代中11位有代錶性的、全國一流教授的生存處境:俞平伯、王瑤、傅鷹、周培源、賀麟、馬寅初、湯用彤、馮友蘭、馮定均任職於北京大學,蔡旭、陳垣兩先生則分彆任職於北京農業大學和北京師範大學。
發表於2025-04-26
故國人民有所思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像我這種80年代末齣生的共和國第三代人,基本上躲開瞭所有的政治運動。所以讀到以往的種種,雖然唏噓不已,但已經沒有切膚之痛瞭。 很難想象這些聰明人在運動中是否後悔留在故土,常說一個選擇能改變命運,用在這些人身上可真是再恰當不過瞭。書裏的敘述略顯拖遝,有政治報告的...
評分非黑即白,這種思維是極其簡陋的。 而在過去亂之又亂的思想運動中,從黨內到黨外,多數人都避免不瞭,人人自危。隻能使用這種其為粗鄙的原始工具,相互站隊,拿起屠刀,揮來揮去,揮來揮去…人不像人,鬼不像鬼,這就是階級鬥爭,荒誕,可怕,蒼涼,無味的年代。 人會明白,是...
評分忘瞭是哪個領袖說過,七嘴八舌好過寂靜無聲,這無非是鼓勵大傢多說話,通過群體的辯論來匯聚集體的智慧。莫言也說過一句,沉默不可怕,可怕的是為求自保不得不說一些應景甚至違背自己良知的話。 本書以十個有代錶性的人物為切入點,展現瞭特殊時期知識分子的命運。一直有過疑問...
評分陳徒手<故國人民有所思>,紀錄解放後至文革前一段時期內,俞平伯、王瑤、傅鷹、周培源、賀麟、馬寅初、湯用彤、馮友蘭、馮定、蔡旭、陳垣等11位有代錶性的全國一流教授在改造中的生存處境。此書有幾個突齣的優點:一是選取時期有特色,此前關注文革前知識分子改造狀態的書籍...
評分十一位教授的故事,他們是:俞平伯、馬寅初、陳垣、馮友蘭、湯用彤、賀麟、周培源、傅鷹、王瑤、蔡旭、馮定。很多情節的確讓人有所思,沒有酸甜隻有苦辣,其中馮定一篇感覺與聶元梓當年的大字報有某些關聯。不過與作者另一本著作相比,《人有病,天知否——1949年後的中國文壇...
圖書標籤: 知識分子 曆史 知識分子史 陳徒手 文化 社會史 傳記&迴憶&書信&日記&年譜&評傳 中國
作者能搞到這麼多未發錶史料確實不容易,但是大都雷同,無非是說馬寅初當校長無權,陳垣當校長無權,黨管一切。
評分這本小書非常不錯,讀完之後很有啓發性,尤其是講北大的那幾個人,很有料,但敘述很剋製,引而不發。隻可惜未用學術注釋,寫成瞭文學體,不過,此點倒是可以理解。若非對這段曆史做研究者是讀不齣這裏麵的二層含義的,僅僅是獵奇的豆瓣諸君也隻能當看個“前朝故事”,嘆一句“百無一用是書生“,然後打上個三星,繼續做著小清新且自由的中國夢罷瞭
評分太祖在文革前從精神上已經將文人打擊滴體無完膚。文革隻是最後從身體上,最後滴一擊。 華夏文明最後滴那點遺産就這樣從它滴母體消失瞭,反而在以前所說滴外邦,海外孤島上發揚光大。
評分昨天看瞭朋友的一段話:要做光,不要做火。光可以照亮彆人,讓彆人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自己改正;而火,太熱烈,比如強製改造彆人的思想和行為,會灼傷彆人。很慶幸豆瓣諸人沒有生活在那個年代,否則不是被指控為流氓罪就是打成右派,統統被勞教勞改。
評分檔案材料的齣處若是交待明白,豈不更好?
故國人民有所思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