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12月18日,希特勒秘密簽署進攻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當包括斯大林、羅斯福、丘吉爾等在內的各大國領袖還被濛在鼓裏的時候,蔣介石卻早早地判斷德國將進攻蘇聯,時間是1940年10月21日,也就是說,還在希特勒具體簽署這項攻蘇計劃的將近兩個月之前,蔣已經提齣這一可能,這是一個相當超前的戰略預見,在接下來的時間裏,蔣介石通過國際局勢不斷變化,一步步印證納粹德國攻蘇時間,甚至在1941年6月21日做齣結論:“餘斷定德必於日內攻俄”,而這“日內”的判斷,恰好是德國進攻蘇聯的前一天。
蔣並非僅僅是一個旁觀者,作為一個身陷戰爭泥潭的弱國領袖,蔣介石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利用國際變局將日本趕齣中國,從這個層麵上講,蔣介石還是一個積極的遊說者。齣於對蘇聯的本能敵視,蔣曾先後嚮英美獻“上策”,從旁煽動德國進攻蘇聯,其間充滿著無奈和悲涼,所有細節都被鄧野一一還原,極具可讀性。
作者的視角總體仍是延續巴黎和會的前作,但無疑義地仍高齣近年來日益碎片化的抗戰研究不少(試看光一個政治部第三廳就水瞭多少期刊和學位論文齣來?)。所以本書從視野和立意上評價的話,衝五星是沒有問題的。而且本書文從字順,沒有一般中近現研究中抄材料過火引起的語句變態...
評分 評分作者的視角總體仍是延續巴黎和會的前作,但無疑義地仍高齣近年來日益碎片化的抗戰研究不少(試看光一個政治部第三廳就水瞭多少期刊和學位論文齣來?)。所以本書從視野和立意上評價的話,衝五星是沒有問題的。而且本書文從字順,沒有一般中近現研究中抄材料過火引起的語句變態...
評分作者的視角總體仍是延續巴黎和會的前作,但無疑義地仍高齣近年來日益碎片化的抗戰研究不少(試看光一個政治部第三廳就水瞭多少期刊和學位論文齣來?)。所以本書從視野和立意上評價的話,衝五星是沒有問題的。而且本書文從字順,沒有一般中近現研究中抄材料過火引起的語句變態...
評分蔣介石的戰略布局一文,體現瞭當時的社會背景,值得一看蔣介石的戰略布局一文,體現瞭當時的社會背景,值得一看蔣介石的戰略布局一文,體現瞭當時的社會背景,值得一看蔣介石的戰略布局一文,體現瞭當時的社會背景,值得一看蔣介石的戰略布局一文,體現瞭當時的社會背景,值得...
#戰略眼光這麼準有jb用,微操還不是屎一樣
评分已將中文史料解讀到瞭極緻
评分蔣公地圖開疆、日記強國,舉世皆知。而作者研究蔣介石的主要資料,居然就是蔣介石日記,其研究結論自然不敢恭維。1931年九一八事件爆發,是日本侵華開端。1932年4月15日中國共産黨發錶《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宣布對日戰爭宣言》,正式對日宣戰。1941年12月8日,美國國會通過決議對日本宣戰,英國也宣布同日本處於戰爭狀態。而直到此時,即1941年12月9日,蔣公的國民政府纔敢對日本宣戰。蔣介石的戰略布局水平可見一斑。
评分#把政治的細節用放大鏡展現齣來給人看,曆史書把政治寫到這個程度,我覺得已經嘆為觀止瞭。力薦!
评分時局世界和中國各有三派,其戰略判斷各以己背景願望為基準。毛判德不攻蘇而攻英,蔣判德日必攻蘇都和其願望角色有關。限於國力微弱,所以蔣的這些戰略判斷並無得到多少體現,唯有苦撐待四字變得齣碩果。且蔣判斷準確多為歐洲戰局(類德國侵蘇),而對日本多判斷不準(比如日本不介入瓦解蔣判斷,判北進日本卻南進),蓋和其無關所以可以隨心所欲判斷,局中人則非如此(羅斯福對德第一自然尋求對日妥協,邱吉爾孤立對德自然不會去假設德國侵蘇不取行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