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於至善:傅佩榮談大學中庸》是作者傅佩榮集多年研學中西哲學和古典文獻的心得,通過授課講解的形式,引述故事、案例、個人經驗與心得,使枯燥的原典變得較為活潑有趣,幫助讀者跨越時代的差異,去領會古代先賢的理想和價值觀念,以其智慧和教誨來指導當代的人生。
發表於2025-02-08
止於至善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圖書標籤: 哲學 國學 儒傢 碩士(一十) 雜七雜八 圖書館 傅佩榮 傳統
????“天下的道理,懂的可以說齣來;不懂的,就要問自己是不是年齡不夠?修養不夠?智慧不夠?年齡、修養、智慧都夠瞭,就沒有什麼書是看不懂的。如果還看不懂,可能是書寫的有問題。”
評分說實話,沒啥用。
評分????“天下的道理,懂的可以說齣來;不懂的,就要問自己是不是年齡不夠?修養不夠?智慧不夠?年齡、修養、智慧都夠瞭,就沒有什麼書是看不懂的。如果還看不懂,可能是書寫的有問題。”
評分在前往高雄的飛機上開啓瞭這一段閱讀旅程。“天命之謂性(人性嚮善),率性之謂道(擇善固執),修道之謂教(止於至善)”(P86)。“儒傢的‘仁’在我看來,包括三個層麵:人之性是人性嚮善;人之道是擇善固執;人之成是止於至善。人之性、人之道,以及人的完成,整個是連貫的係統,把‘智、仁、勇’都包括在內瞭。”(P104)“‘修身以道,修道以仁’這句話往上可以溯及《中庸》第一章的‘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修身以道’要考慮的是‘五達道’,‘修道以仁’要考慮的是‘三達德’。”(P153)“‘中庸’即是‘用中’,‘用’為‘擇善固執(兼智與勇而言)’,‘中’為‘善(仁之發用)’。”(P180)
評分可作為原典入門的配套教材,既有解釋也有闡發,關於善是“人與人之間的適當關係”以及中庸和“擇善固執”的解釋很是認同。算是開啓瞭第一站,接著讀《論語》瞭。
止於至善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