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泰,原籍山西清源(現名“清徐),1942年底生於北京。1964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學院中文係。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文學遺産》編輯,1988年轉到文學研究所古代文學研究室從事研究工作。比較關注文學史與文化史的交叉研究。2003年退休前任文學研究所古代室研究員,後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
主要著作:《中國人的飲食世界》、《中國遊民》、《華夏飲食文化》、《幽默中的人事百態》、《中國人的幽默》等;學術隨筆集《燕談集》、《多夢樓隨筆》、《偷閑雜說》等;整理瞭《杜工部集》、《唐詩評選》,與傅璿琮、許逸民等人主編瞭《中國詩學大詞典》。
江湖是遊民生活的空間,也是乾犯法紀、為非作歹的淵藪。凡是敢於與主流社會對抗的秘密組織成員、打傢劫捨的綠林豪強、闖蕩江湖的各類人士,乃至稱霸一方、為人所懼的痞棍,都會被畏懼者恭送一頂“好漢”的帽子。逼上梁山是“造反有理”的過程與歸宿。不義之財,取之何礙,是遊民劫掠生涯中的一個重要的“理論”,總的說來,它仍是“強盜邏輯”。
本書全麵係統地論述瞭遊民、遊民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傳統文學的密切關係,遊民文化對於文學創作,特彆是對於通俗文學的創作産生瞭深刻的影響,他們的思想意識,習慣作用,也因通俗文藝的流傳而深入到瞭各個階層,本書闡述深刻,可讀性強。
發表於2025-03-30
遊民文化與中國社會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在上世紀90年代的香港警匪片中,警察局的南壁上都設龕供著關王爺,或橫刀,或夜讀,香火總是很旺,齣來進去的人都要低頭拜上一拜。地下秘密會社裏拜關帝更是蔚然成風,推選大哥、懲處內奸都在關帝的眼皮子底下進行,以示磊落。我對關帝在香江畔被膜拜的習俗所知甚少,好奇的是...
評分 評分說起江湖文化,他不僅是武俠小說中刀光劍影的理想境界,甚至於在現代社會隨處可見的“哥們兒義氣”之中,我們也時常感受到那種內化的力量。然而,對這一人人都有所理解的現象,從曆史、文化、社會的角度應該作何分析呢? 王學泰先生的這部學術專著便是要帶領我們一窺江...
評分就像魯迅筆下的阿Q一樣,其實中國人身上一直都存在著這種遊民精神。隻是在讀這本之前自己一直沒有意識到,或是說還不知道用個什麼詞確切的加以定義。 首先不得不說這本書真的很長,有些語言敘述有重復不夠簡潔。就作者提到的遊民思想來看,個人覺得中國人身上最危險的...
評分書中涉及到瞭一些中國社會的基本基因,同儒釋道有著韆絲萬縷聯係,卻又不同的一些基因。 這些人、這些因素,因為很少被文獻記錄、因為大多處於社會底層,所以很少被關注、最起碼是沒有被學術界充分關注。 但它們確實是巨大的存在,並且不斷生化繁衍,不斷用新的形式錶現著它們...
圖書標籤: 社會學 王學泰 曆史 遊民文化與中國社會 文化 社會 遊民 中國研究
沒什麼驚世駭俗的觀點,中規中矩,值得一看吧。
評分是開啓瞭解中國文化的一把鑰匙。
評分是開啓瞭解中國文化的一把鑰匙。
評分: D691.9/1195
評分王學泰老人嘔心瀝血之作
遊民文化與中國社會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