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克多·特纳(1920-1983)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相当活跃和多产的人类学家。他在恢复人们对比较宗教学的兴趣及开创“符号人类学”的研究方面扮演了主要的角色,是与格尔兹(Clifford Geertz)分庭抗礼的象征人类学家。 特纳于1920年出生于苏格兰。1950年4月离开罗得西亚-利文斯通社会学研究所(Rhodes-Livingstone Institute for Sociological Research)之后,他在曼彻斯特大学担任讲师职务,一直到1963年。不过他著述最丰的那几年是在美国度过的:最早是在斯坦福大学,然后在康奈尔大学、芝加哥大学,最后是在弗吉尼亚大学。1983年他在弗吉尼亚大学逝世。其代表作有:《一个非洲社会的分裂与延续》(1957)、《符号森林》(1967)、《苦难的鼓声》(1968)、《仪式过程》(1969)、《戏剧、场和隐喻》(1974)等。
发表于2025-02-03
戏剧、场景及隐喻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中介全做阈限读,这个译者后记里做了解释 但是把交融翻译成“共同体”让我蛋疼不已。英语不好,这个词究竟应该怎么翻好我也不敢妄下结论,但是,但是 “交融”和“共同体”的差别也太大了吧。 在《仪式过程》里,翻出来的三种交融的模式。在本书里翻出来是三种“共同体...
评分中介全做阈限读,这个译者后记里做了解释 但是把交融翻译成“共同体”让我蛋疼不已。英语不好,这个词究竟应该怎么翻好我也不敢妄下结论,但是,但是 “交融”和“共同体”的差别也太大了吧。 在《仪式过程》里,翻出来的三种交融的模式。在本书里翻出来是三种“共同体...
评分中介全做阈限读,这个译者后记里做了解释 但是把交融翻译成“共同体”让我蛋疼不已。英语不好,这个词究竟应该怎么翻好我也不敢妄下结论,但是,但是 “交融”和“共同体”的差别也太大了吧。 在《仪式过程》里,翻出来的三种交融的模式。在本书里翻出来是三种“共同体...
评分中介全做阈限读,这个译者后记里做了解释 但是把交融翻译成“共同体”让我蛋疼不已。英语不好,这个词究竟应该怎么翻好我也不敢妄下结论,但是,但是 “交融”和“共同体”的差别也太大了吧。 在《仪式过程》里,翻出来的三种交融的模式。在本书里翻出来是三种“共同体...
评分中介全做阈限读,这个译者后记里做了解释 但是把交融翻译成“共同体”让我蛋疼不已。英语不好,这个词究竟应该怎么翻好我也不敢妄下结论,但是,但是 “交融”和“共同体”的差别也太大了吧。 在《仪式过程》里,翻出来的三种交融的模式。在本书里翻出来是三种“共同体...
图书标签: 人类学 维克多·特纳 戏剧 象征人类学 符号人类学 符号 文化研究 特纳
特纳在本书所写的各篇文章不仅能人类学家感兴趣,而且包括精神病学家、政治学家、历史学家、神学家、宗教社会学家以及文学和戏剧表演专业的学生在内的从事各领域研究的学者也会对本书感兴趣。
作为这一领域最富想象力的评论家之一,特纳又以其浓重绚丽的笔墨在象征人类学界书写下了崭新的一页。特纳在本书中旁征博引,其中包括理查兹和列维-斯特劳斯等人的观点,但是他的视角却是独一无二的,他甚至创造了一些独特的术语用来表达一些关键性的概念并展开极具说服力的分析和论证……本书收绿的7篇文间不但涵括了特纳目前在墨西哥和欧洲从事研究所收集到的资料,而且还包括心理学、诗歌、宗教文学,历史学等领域大量的材料,因此是一部内容丰富,思维缜密、极富理论性并且给人以重大启发的著作。
有趣的作品,翻译也中规中矩。
评分“社会戏剧:共同体。结构”。在这背后是作者发现的社会运转模式。结构是一种规则秩序,是用象征伦理道德制度等文明体系建构起来的,结构压抑掩盖个体的混乱欲望,共同体需要释放。这是本好书
评分象征人类学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收集了特纳的7篇演讲文章,阐述艰涩理论为主、田野民族志为辅,我在时而迷糊走神、时而眼前一亮之间徘徊着阅读,我觉得读罢《象征之林》和《仪式过程:结构与反结构》之后再读此书会比较通畅。「第五章:作为社会过程的朝圣」自认为最佳,特纳借助各大宗教的「朝圣」系统地阐释了“过渡”“场域”“过程”“逆向结构”等概念,对诸如“中介性”“共同体”“隐喻”借「朝圣」赋予了更多的含义,真正地把「透过现象看本质」展现出来。
评分用处不如想象的那么大
评分觉得是《仪式过程-结构和反结构》的补充。
戏剧、场景及隐喻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