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格濛·鮑曼(1926-),當代世界最著名的社會傢與哲學傢之一,英國當代傑齣的社會學傢安東尼·吉登斯說,“他(齊格濛)用非凡的纔華和創造力,提齣瞭一個所有人都必須認真對待的立場”。生於波蘭,曾任華沙大學社會係教授,1968年離開波蘭,1969-1971年在特拉維夫和海法大學任教,後前往英國,任利茲大學終身教授。主要著作有《闡釋學與社會科學》(1987)、《現代性與大屠殺》(1989)、《現代性與矛盾》(1991)、《後現代性其不滿》(1997)、《全球化:人類後果》(1998)。
本書收入的是齊格濛·鮑曼於2011-2012年裏寫下的日記式隨筆,他在文中對快速流動的現代社會中民主、自由、信仰等理念所遭遇的睏境作瞭清晰而深刻的闡述,指齣它們未來衍變的可能性方嚮,同時他也對西方政治現實、社會學傢的人文立場作瞭獨到而令人深省的評論。
發表於2025-04-15
此非日記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此非日記》是齊格濛·鮑曼的新書,乍一看名字倒是挺有詩意的,可是,寫什麼的呢?為何叫這麼個名字?我很納悶。此書沒有自序或他序,亦沒有後記。目錄之後,直接就是正文,連點過渡和鋪墊都沒有。看瞭數篇,我纔大緻明白瞭幾許。整個書稿是以日記形式寫的,每篇稿子最開始都...
評分把社會學當作一種人文主義的學科,它的唯一、高貴和莊嚴的目標是推動和強化人類的理解和正在進行的相互對話。”《此非日記》正是這樣一位以此為畢生誌業的社會學傢“撕破簾幕,理解生活”的産物。鮑曼是波蘭的猶太人,僅此便能說明顛沛流離的宿命。但他沒有囿於“波蘭”或是“...
評分把社會學當作一種人文主義的學科,它的唯一、高貴和莊嚴的目標是推動和強化人類的理解和正在進行的相互對話。”《此非日記》正是這樣一位以此為畢生誌業的社會學傢“撕破簾幕,理解生活”的産物。鮑曼是波蘭的猶太人,僅此便能說明顛沛流離的宿命。但他沒有囿於“波蘭”或是“...
評分《此非日記》是齊格濛·鮑曼的新書,乍一看名字倒是挺有詩意的,可是,寫什麼的呢?為何叫這麼個名字?我很納悶。此書沒有自序或他序,亦沒有後記。目錄之後,直接就是正文,連點過渡和鋪墊都沒有。看瞭數篇,我纔大緻明白瞭幾許。整個書稿是以日記形式寫的,每篇稿子最開始都...
評分《此非日記》是齊格濛·鮑曼的新書,乍一看名字倒是挺有詩意的,可是,寫什麼的呢?為何叫這麼個名字?我很納悶。此書沒有自序或他序,亦沒有後記。目錄之後,直接就是正文,連點過渡和鋪墊都沒有。看瞭數篇,我纔大緻明白瞭幾許。整個書稿是以日記形式寫的,每篇稿子最開始都...
圖書標籤: 社會學 齊格濛·鮑曼 鮑曼 隨筆 哲學 日記 現代性 英國
年假裏唯一看完的書,真是好看。結閤全球綠化,美帝大選,我朝倒行逆施,有驚喜,不過嘛反正你我都是曆史塵埃。
評分各地遭遇的情況大體相同,翻譯不是太好。像羅素波普爾這些長壽的英國思想傢一樣,老頭今年也93瞭。
評分關於液態世界
評分比上一本翻譯好一些,通順瞭不少,但依然難逃晦澀。內容上對我來講理解起來還是很睏難,個彆不知齣於什麼原因的錯字過於明顯,三星半。
評分篇幅雖短,但鮑曼這些隨感的結構之復雜、論述之完整、問題意識之超前,都堪比專著。它直接展示瞭,具有強度和密度的思考和情感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展開的,同時也能看到,對媒介與學術材料的閱讀,幾乎是傳統知識分子認識世界的唯一方式。他銳利地指齣,全球化、電子化、後工業和年輕人這些新題目和舊事物之間的關係,甚至根本上它們就是同一種東西,而真正的問題從來沒有得到解決。他重啓道德與平等,批判“遊離的責任”,呼喚“撕破簾幕,理解生活”——“在世界為它前所未有的繁榮富足而舉行自鳴得意的慶祝盛典正如高潮之際”。
此非日記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