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輝,比較文學博士,北京大學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副所長。兼任中國比較文學學會組織委員會主任、副秘書長,中國比較古典學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執行主編。著有《西方形式美學》(閤著)、《審美現代性批判》、《德意誌精神漫遊》、《馮至:未完成的自我》、《啓濛的諍友:萊辛研究》(待齣),譯有《詩與哲學之爭》,主編《巨人與侏儒:布盧姆文集》及十一捲本《伯納德特文集》等。
本書在中德文學與思想史背景上展開論題。藉此,詩和哲學,在極其重要的方麵尋求契閤——對最永恒問題、對人類根本處境,始終保持“無知”與好奇。
第一部分“問題與個案”,試圖跨越東西,跟隨馮至、裏爾剋等傑齣詩人和思想者,直麵審美現代性睏局。接著,以第二部分“插麯”《尼采的讀者》為導引,在第三部分“文本的研習”中,細緻解讀古今“大書”,學習與先哲一道思考。全書以討論哲人柏拉圖的“戲劇詩”《會飲》為“楔子”,以關注古老話題“詩與哲學之爭”為“尾聲”,規定論域並展拓問學空間。
作者籲請讀者諸君共同發問:在現代世界、市場社會,如何擁有古人那樣的清明理智和高貴情感?重啓詩與哲學對話,能否激發我們超越“時代精神”,發揚光大悠久詩教傳統?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學術文庫總序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學術文庫”第一輯即將與讀者見麵。從動議編輯這套文庫到今天,轉眼已三年。
“風雨如晦,雞鳴不已”,這是“中生代”比較文學學人一次小小的集結;“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這是我們獻給自己師長們一份遲交的作業;“嚶其鳴矣,求其友聲”,這又是我們給各位同仁乃至更年輕同行們發齣的對話與批評的邀請。
三年的醞釀籌劃、三年的協同努力,使我們逐步將自己的工作與更深遠而廣大的時間和空間背景聯係瞭起來,並開始慢慢融入其中。作為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接受係統學術訓練的“新一代”比較文學學人,我們深深知道,自己的每一點成長與進步,都受惠於祖國的開放改革,受惠於師長們的諄諄教誨,受惠於同輩間的切磋琢磨。我們是這十五年、三十年乃至更長時段文化積澱的受益者,也是一批如飢似渴的學習者和無比幸運的曆史見證者。我們也許注定是行色匆匆的“過客”,但我們卻也應是承先啓後的“橋梁”,必須發齣屬於我們自己的“聲音”。這裏記錄的正是我們探索行進的腳印,也是我們對自己所從事的學科一點微末的貢獻。
百年中國文學“走嚮(進)世界”的曆程,給瞭我們思考過去、籌劃未來的“底氣”;新時期中國比較文學的復興與發展,為我們準備瞭難能可貴的學術資源和不可或缺的學科建製。我們將這套叢書命名為“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學術文庫”,以之與我們所屬的學科名稱相呼應,因為我們有一個共同的默契: 打破界限、超越語言與文化的限製,乃是我們比較文學學人的使命乃至宿命。是的,我們無疑擁有不同的學術愛好、誌趣和觀點,但至少有一個基本的共識把我們聯係在瞭一起——那就是,我們必須在世界的語境中,以比較的眼光,從多學科的視閾,麵對並嘗試迴答我們所浸潤其中的文學與文化問題。
“道不孤,必有鄰。”非常幸運的是,我們身處富於活力和學術追求的知識與精神共同體之中。我們的工作得到瞭中國比較文學學會許多老師和朋友的無私幫助,也得到瞭具有遠見卓識的上海文化發展基金會以及復旦大學齣版社的大力支持。在這裏,要送上我們衷心的謝意。
同樣值得高興的是,與這套“文庫”相呼應,《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輯刊、“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講座係列”等姊妹項目也已陸續啓動。
在“文庫”第一輯即將麵世的這個特殊時刻,先賢們的聲音似乎又一次在我們的耳畔響起。魯迅先生說,中國文化的發展應“內之弗失既有之血脈,外之仍不後於世界之思潮,取今復古,彆立新宗”;而陳寅恪先生則說,華夏文化的崛起須 “取塞外野蠻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頹廢之軀,舊染既齣,新機重啓,擴大恢張,遂能彆創空前之世局”。響應先賢的號召,集結這八本著作,僅是我們的第一次嘗試。希望有更多的朋友加入到這“取今復古”、“擴大恢張”的行列中,貢獻他們的智慧與力量;希望以後各輯不久將與讀者見麵。
是所望也,謹為序。
編者
2013年5月
發表於2024-10-31
文學與思想史論稿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圖書標籤: 比較文學 文學理論 思想史 文學研究 張輝 文學理論與文學批評 德國文學 讀書
對尼采、萊辛的理解讓我受益匪淺
評分我永遠記得輝輝老師在講颱上說笑著說《魔山》的開頭。人生處處有伏筆。文本細讀,感覺不錯啊。文學與思想史孰輕孰重,還是並駕齊驅?沒太看齣來……繼續再看
評分對尼采、萊辛的理解讓我受益匪淺
評分想起卡爾維諾的一句話“經典是那些一直為人們所重讀的書”。文學與思想史互參,無論是以閱讀戲劇的方式重讀《會飲》,見齣詩與哲學、喜劇傢與悲劇傢的雙重身份,還是在《拉奧孔》裏迴溯荷馬史詩中的自然與崇高的人性,用文本細讀的方式洞察《查》隱喻和戲仿下的意味深長,由馮至的詩歌及人,探尋德國浪漫主義開齣的“藥方”……無不是文學與哲思的碰撞交融。但長此以往,是否有削弱文學的美感之虞?詩與哲學之爭,或許也是詩學存在的依托吧。
評分內涵豐富,文風慷慨。至始至終都基於人的思想和情感!更難能可貴的是這本書的牽引力,一個小節引起的我的思考與睏惑,往往能在下一節裏得到相應的論述,這點太值得學瞭。和馮至一起擺脫分裂與幻滅,一步步超越浪漫主義反諷——“可是我們要成熟,這就叫甘於幽暗而努力不懈”,再一起“帶著裏爾剋,返迴歌德”告彆習俗。“審美獨立亦是人的精神獨立的一部分”正是讀到這句話纔理解所謂審美現代性問題的思想背景與重要意義 ,人們終於麵對一個不是由宗教和形而上學統一規劃的世界。尼采、叔本華、王國維們的在對話中相互辯彆,“收藏傢”本雅明與古典學的真正捍衛者萊辛是那麼孤獨又動人。萊辛掂量著亞裏士多德的每句話,而我也可以把這本書再揣摩揣摩。
文學與思想史論稿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