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珊·桑塔格(1933—2004),美国著名作家、评论家,先后求学于芝加哥大学、哈佛大学、牛津大学等著名学府,长期为《党派评论》、《纽约客》等重要刊物撰稿,主要作品包括随笔文集《反对阐释》、《论摄影》、《疾病的隐喻》等,以及小说《恩主》、《火山情人》、《在美国》等;此外,桑塔格还积极介入各类社会事件,发挥作为独立知识分子的巨大影响力,被誉为“美国公众的良心”。
发表于2024-11-02
苏珊·桑塔格谈话录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基本上是可以书翻到哪一页你就从哪里开始读都行(我的意思是不用从头按顺序看)。很有力量的思考。 桑塔格最令我佩服的是对自我清醒的认识(比如自己的失意的地方和绝对值得得意的地方),以及, 自我意识的反省。 无论是谈论艺术,谈论摄影, 谈论文学,或者是谈论富有激情的...
评分(刊于《晶报·深港书评》专题 2015年11月22日 A10版、A11版) 文/俞耕耘 写作随笔的桑塔格与访谈中的桑塔格,有怎样的差异?答案是显见的:一种是她退隐于幕后,一种是其言说于台前;前者追求非个人化的客观冷静,后者沉浸于个体化的主观风格。《苏珊·桑塔格谈话录》“原声...
评分基本上是可以书翻到哪一页你就从哪里开始读都行(我的意思是不用从头按顺序看)。很有力量的思考。 桑塔格最令我佩服的是对自我清醒的认识(比如自己的失意的地方和绝对值得得意的地方),以及, 自我意识的反省。 无论是谈论艺术,谈论摄影, 谈论文学,或者是谈论富有激情的...
评分(刊于《晶报·深港书评》专题 2015年11月22日 A10版、A11版) 文/俞耕耘 写作随笔的桑塔格与访谈中的桑塔格,有怎样的差异?答案是显见的:一种是她退隐于幕后,一种是其言说于台前;前者追求非个人化的客观冷静,后者沉浸于个体化的主观风格。《苏珊·桑塔格谈话录》“原声...
评分(刊于《晶报·深港书评》专题 2015年11月22日 A10版、A11版) 文/俞耕耘 写作随笔的桑塔格与访谈中的桑塔格,有怎样的差异?答案是显见的:一种是她退隐于幕后,一种是其言说于台前;前者追求非个人化的客观冷静,后者沉浸于个体化的主观风格。《苏珊·桑塔格谈话录》“原声...
图书标签: 苏珊·桑塔格 访谈 桑塔格 文化研究 女性 外国文学 随笔 美国
“对我而言,童年只是一种服刑,等我刑满释放,等我15岁能离开家时,我开心极了。”
“我希望女人有更多男人的品质,男人有更多女人的品质。我认为这样可以减少暴力。”
“你出名了,你就会越来越难找到一开始尚未为人所关注时你自然而然拥有的那种孤独。”
《苏珊·桑塔格谈话录》,国内首部桑塔格访谈合集,收录苏珊·桑塔格在不同时期接受各国媒体采访留下的十数篇访谈记录,数篇访谈首次与国内读者见面。此外,还附有原书编者利兰·波格教授倾力撰写的中文版序言和桑塔格最新年表。
对文学艺术的迷恋与热情,对女权主义的认识与反思,对文化与政治的深入剖析,对“感受力”与“严肃性”的反复强调,本书集中呈现了桑塔格在文学、美学、政治、性别等领域的主要思想观点,展示出她敏锐犀利的思想锋芒和鼓舞人心的批判激情。
像女神靠近,成为一个更深刻、更有感触、更有同情心、更敏感的人。#2016年看完的第6本
评分其他豆友对于内容的短评综合了我全部的想法。至于翻译,讲真,当我看到“回来受欢迎总是惬意的”和“《意志的胜利》和《奥林匹亚》也许会被视为我当时提出的关于内容作为形式起作用的种种途径的总体的观点的例外”时,就知道我和译者的翻译观不太契合了。
评分对像我初读桑塔格的人来说,这本书算是个又好又不好的路径。 其中《一种生活方式还不是一种生活》、《我们必须捍卫严肃性》大约能在读者印象里勾勒出一个作为知识分子的桑塔格。 我对其中讲到美国式自我批评、娱乐时代的所谓“多元化”以及知识分子严肃性使命的论述印象深刻。那些深层的焦虑和忧心不只属于那个时代的美国,对今天的中国同样适用。 但其他的部分,很难让我了解一个作为作家的桑塔格。可能是本身对她的文学作品不了解的缘故,究竟她的小说、随笔、电影和歌剧在诉说什么?恐怕只能找来一读,才能真正了解了。
评分150528—29,开始重读桑塔格,越来越爱。这本书结尾一篇有这样一句:“其博学仍然令采访者胆战心惊,唯恐问出愚蠢的问题(比如,一个人五十九岁了还依然能把所有的灰白头发局限在一道引人注目的作战头带范围内,那是怎么做到的?)。”大笑。
评分恰逢三八节,来读读女神的书!
苏珊·桑塔格谈话录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