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学者,作家。1952年5月13日出生于北京,1968去云南插队,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商业管理。1984年至1988年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学习,或硕士学位后回国,曾任教于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后辞职专事写作。1997年4月11日病逝于北京。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时代三部曲》、电影文学剧本《东宫西宫》及数十万字的杂文随笔文字。
发表于2024-11-02
我的精神家园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再一次读王小波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我在思考所谓的这被设置的生活。如果人真的能像那只不肯安于生活现状的猪,只需愤然撞出围栏,低嚎两声,那么这样就简单的多。可是啊,人是太复杂的动物,将他安置于任何一种环境,时间长了,他总想挣脱束缚,但是有时在旁观者的...
评分03年非典,我上高一。学校突然放假,学生都回家隔离,然后开学遥遥无期。我就读的高中管理松懈,没有布置多少假期作业,我又没有高三那么迫在眉睫的升学压力,所以面对这些可以自由支配的大段时间,如同一个未带地图的旅人闯进了撒哈拉,一时慌乱,焦虑,不知所措。 说起来,我...
评分长这么大,头一次被一本书重重砸倒~ 四年前,因为看了小波的《青铜时代》,找到了《黑铁时代》、《黄金时代》、《白银时代》,最后找到了《我的精神家园》。 这是个思想进化的过程,我一直这么认为,并以此而深感幸运。 《我的精神家园》,让我找到了一直想找的东西。人的...
评分初中买的了 当时看到书架上有两本他的书 一本是《我的精神家园》 另一本是《怀疑三步曲》 现在很庆幸买了前者 如果另一种可能发生 可能就与王小波永远擦肩而过了 十几岁的年龄可能还承受不了他小说背后的沉重 五六年过去了 看了很多的书 但是只有这本一直带在身边 一读再读 每...
评分为了找几个媚俗的例子,花了约莫一小时翻读了一下。从前都是半页就读不下去了,连我的师承等名篇也都是引文见过何其多次,却始终未得全貌。每每听人家颇怀敬意地谈起此人杂文,或想说点反话,但知道当代文学史的散文部分似乎是写到他这儿就结束了,所以又觉有愧意,只得屡屡缄...
图书标签: 王小波 杂文 我的精神家园 随笔 思想 中国文学 文学 中国
一九九七年六月,王小波逝世两个月后,他的杂文自选集《我的精神家园》出版。这是第一版的封面。相比于2002版出版的《我的精神家园》纪念版来说,这一版本没有纪念文章,只收有王自己的文字。当时这本书,和九七年五月第一次在大陆出版的《黄金时代》《白银时代》和《青铜时代》一起上架,十月又出版了《沉默的大多数》。一时间,大家都知道了,有一个王小波。可惜,那时他已辞世,只留下书店里满架的王小波,像一场喧哗无声的葬礼。
科学,西方,文革,落后,民主,自由。。。。看不到希望的知识分子。西方二道贩子。罗素迷。离我们最近的学术体写作。例子,然后是提出观点,证明例如等等。。。读了王小波的很多书,可以在书里找到很多人的影子和陌生的面孔,就是没有看到熟悉的背影和脚下的长江与黄河,王小波是三毛,哪吒,金刚葫芦娃?为什么都是孩子?因为那不是成年人干的出来的。。。。。
评分科学,西方,文革,落后,民主,自由。。。。看不到希望的知识分子。西方二道贩子。罗素迷。离我们最近的学术体写作。例子,然后是提出观点,证明例如等等。。。读了王小波的很多书,可以在书里找到很多人的影子和陌生的面孔,就是没有看到熟悉的背影和脚下的长江与黄河,王小波是三毛,哪吒,金刚葫芦娃?为什么都是孩子?因为那不是成年人干的出来的。。。。。
评分看到王小波在1997年新年写的东西,突然有种莫名的伤感。他的一生几乎在全集里被充分地呈现了出来,崇拜着罗素、维特根斯坦、拜伦、福柯、卡尔维诺 ,爱憎分明。到最后,他终究能像维特根斯坦一样说:我读过了美好的一生;也能像汤司达一样说:活过,爱过,写过。可惜这一生,太过短暂。
评分王小波吐槽自选集。那个年代有这么一杆天南海北杂侃的笔,稀有。
评分现在回头看,王小波提倡的科学理性主义未免显得有点“质朴”,一些具体的审美判断也不尽然能令人同意,然而他对某国六七十年代史之黑暗的揭露、对八九十年代文化社会现象(文化保守/本位主义、愚昧反智、知识精英鄙视大众而向权力的献媚)的具体批判,尤其是他那种自由思想的灵魂与对个体尊严的关怀,放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都仍然非常有现实意义,而这点本身于时代国家社会而言都很可悲。
我的精神家园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