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刚(1920—2009),安徽合肥人。国立中央大学(重庆)历史系学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纽约)硕士、博士。曾先后任职于安徽省立安徽学院、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市立大学,长期从事历史研究与教学工作,并对口述历史的发展贡献良多。著有《袁氏当国》、《段祺瑞政权》、《李宗仁回忆录》、《胡适口述自传》、《胡适杂忆》、《史学与红学》、《书缘与人缘》、《五十年代的尘埃》、《战争与爱情》等,包括历史、政论、文艺小说多种,及诗歌、杂文数百篇。
上自孙文缔造共和肇始,下逮蔡锷护国运动兴起,袁世凯当国之年,国可谓不兴,民可谓不幸。
民国开国前后,垂帘听政而无术支配的隆裕太后,拥一对寡妇孤儿入承大统的摄政王载沣,帝制回头泡沫王朝的悲剧人物袁世凯,建国蓝图的最高当国者孙中山,有野心也有理论基础的组织家宋教仁,有将无兵的光杆司令黄兴,从美国吹来帝制东风的宪法顾问古德诺,始共和终帝制而误袁氏的杨度,自我贴金或他人捧场为帝制派的“六君子”,国人眼里的大草包袁克定,以一篇文章闹垮一个洪宪王朝的梁启超,泡沫战争里的蔡锷……
孙文总统的就职典礼,是这个新时代的开端。旧的帝制逐渐在历史的海洋中,缓缓沉没;新的民主政治在眼前的地平线上,慢慢升起。成长虽缓,终必有大盛之时。这该是个历史的必然,无人可以逆转之也。
袁世凯如何在晚清政府和国民革命军政府之间养敌自重以觊觎总统宝座,宋教仁刺杀案的历史谜团到底暗示了什么背景,孙中山的个性对他改造国民党以谋求革命有何影响,袁氏当国时期的内政外交如何复杂多变,筹安会“六君子”与袁氏政府之间的关系到底如何,不该遗忘的古德诺教授的政治理念是什么。唐先生凭借其一贯的学者气节,不依风附草,不人云亦云,坚持论从史出,坚持言必有据。
看着书名,本以为这本书是应该按照常规的叙事方式,将袁世凯的一生记录的清清楚楚,包括出生等吃喝拉撒一系列小事情。读了一篇之后,发现作者原来喜欢剥桔子,将辛亥革命前后的历史和人物一一为读者给剥开了。 言归正传,既然书名叫《袁氏当国》,内容上不免会以袁世凯为中心...
评分本书是作者继《晚清七十年》后的又一力作,上自辛亥革命,下至袁世凯复辟失败,中国历史的一次巨大转折就发生在这个时候。作者对袁世凯,宋教仁,孙中山等历史人物的评价不落俗套,令人耳目一新。对宋案,二次革命,袁世凯称帝等事件也有其独到的见解。 唐德刚对宋教仁给予了很...
评分“袁世凯,我国近代社会政治转型其中,不幸的当国者之一也。我国近代从极高度甚或是已入化境的帝国制度,要转入一个超英超美的国家、社会两得其平的后西方民主制度,袁世凯之当国正值我国近代社会政治转型的开辟时期,而他又天生十个“志士能臣,乱世奸雄”的曹操型的人物,主...
评分某教授上课,给学生提问说,请举出一次人生伤心的经验。半天无人应答,后来一个女生站起来,慢慢地说:“读中国近代史的时候。” 初中的时候,13岁吧,学会了骑自行车,每逢周末,会骑车到邻县项城游玩。那时候觉得课本都是天书,编书的人更是天使(天之奴使),...
评分“袁世凯,我国近代社会政治转型其中,不幸的当国者之一也。我国近代从极高度甚或是已入化境的帝国制度,要转入一个超英超美的国家、社会两得其平的后西方民主制度,袁世凯之当国正值我国近代社会政治转型的开辟时期,而他又天生十个“志士能臣,乱世奸雄”的曹操型的人物,主...
“始自孩提,可说就未读过一本对袁世凯有正面评价之书”,“我个人对袁氏的议论,也可说是从全盘否定开始的”。据斯人考证,袁大头未必如此不堪,孙大炮也未尝如此伟大。在那样一个波澜壮阔的年代,只是在一些关键问题的选择上,一念之差。 普通人的皇帝梦,可能只是在梦中想想而已。但是到了袁氏这样有能力有机会的人身上,皇帝梦足以改变历史
评分如果唐先生健在,这“口述”文风倒很适合做成文化脱口秀,绝对胜过罗振宇、高晓松之流。一段历史“三峡”,果然百转千回,只是两岸早已不闻“猿声”,不知轻舟如今过了万重山没有。新版装帧不错,前附30页插图,如果做成32开就更好了。
评分袁老四大战地痞流氓的故事。清帝退位之后,600多个政党闹哄哄乱糟糟,最终全国达成共识:民国不如大清。当内忧外患燃眉之时,孙大炮为了换取日本的支持把满洲、内蒙、华北、海南送给日本,袁老四再也坐不住了,还是让老子当皇帝吧,看透了,你们这些痞子、流氓,只会把国家越搞越乱。其实“称帝”与否,多数中国人并不在乎,那年头希望有皇帝的人更多。袁败在不自信,心慈手软。他摆平清帝之后,应该迅速扫平南方的地痞流氓(很轻松),然后集中精力搞建设搞经济。结果他心慈手软,主要精力都用来和南方的地皮流氓扯皮,结果啥也没干成,对北洋军队也失去了控制,这是他失败的主要原因。btw,要读源流版,把袁大头与后继者做对比,才能知道大头的好。这个版本删减太多,失去了评价大头的关键,只有对比之下才知道大头干得好不好。
评分想让他迅速垮台,就让他赶快称帝!
评分大三蹭陈老师的刑诉课,老师推荐了晚清七十年,图书馆找不到还送了我一本;而唐老对清末民初的判断和评价,对我影响深远。如今再读,真是百感交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