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人博,著名法學傢,代錶性著作有:《法治論》《權利論》《法的中國性》《憲政文化與近代中國》等,另著有隨筆集《桃李江湖》《孤獨的敏感者》。其中,1989年與程燎原閤作《法治論》,是90年代國內外極具影響的學術著作,國內係統研究法治理論的開山之作,被評為“1978-2014影響中國十大法治圖書”;《法的中國性》榮獲中紀委2014年度推薦圖書、鳳凰網2014年度十大好書、法製日報2014年度十大法治圖書等。
近代中國立憲史力作,中紀委2014年度推薦圖書/鳳凰網2014年度十大好書《法的中國性》的姊妹篇
本書以1840—1919這近80年的立憲史為對象,考察瞭鴉片戰爭、戊戌變法、清廷預備立憲、辛亥革命、五四運動等事件中,近代中國對西方由守舊到開放、由局部到整體,以及由模仿到吸收的過程,認為中國人在此過程中並非完全被動響應,而是有著主動、積極的自我選擇。毫無疑問,近代性是西方擴張的一個結果。西方大踏步地前進,中國則節節敗退。中國正是在這“前進—後退”的二元結構裏,展開瞭自己的立憲史及近代性——不斷革命成瞭我們的近代性自身。
日本的近代性更多錶現的是“順從”,而中國因為落後顯現的則是“抵抗”。日本的近代性帶有二重性:無論是“脫亞入歐”還是“興亞抗歐”,中國這個因素一直是繞不過去的。要“入歐”首先是要“脫亞”, “脫亞”之“亞”的真實意思是中國,“脫亞”首先得“脫華”,不脫去中國文化的影響,日本就不可能“入歐”。“脫華”就須極端地強調中日之間的差異性,“脫華”即是去華,“支那學”便提供瞭“去除”意義的“學術”基礎。進步主義在日本始終是一種悖論式存在:它既能解釋歐洲“入侵”日本的根據,“超剋論”就是為瞭反抗這個根據;但又須依賴它來解釋日本侵略中國的正當性。所謂“興亞抗歐”也是以中日極端差異化為前提的,因為正是這種差異纔可以解釋日本為什麼會是“興亞抗歐”的主角。
中國的“抵抗”則主要錶現為在西方麵前的極端落後性。這種落後性可以用反動勢力的強大進行解釋,也可以用中國國傢自身的性質來說明。這倒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中國的所有西方意義上的進步之路全都被堵死瞭。當上層官僚的異議都成為禁忌,中國革命隻能越來越嚮下層民眾推移,“下層革命”就成瞭中國抵抗的方式。而抵抗,則凸顯瞭中國近代性的特質。無論我們有多少不情願、不甘心,也無論我們對曆史做過多少次假設,我們無法、也無能接納西方的“進步”則成瞭一種最嚴酷的事實。而不斷革命成瞭我們的近代性自身。
發表於2025-02-02
中國的近代性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之所以會讀這本書,是因為問瞭憲法老師一個問題,大緻是為何孫中山立瞭個《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卻無法防止袁世凱篡位,老師就推薦瞭這本書。現在終於讀完瞭,此書雖然幾乎未具體談及我的那個問題,可是我已經大概知道答案瞭:你怎麼能讓不懂英文的人去讀英文詩? 還有一點感想...
評分一本近代史思潮匯總+分析(包括康有為梁啓超嚴復陳獨秀鬍適等人),整體(還好)沒有太聳動的觀點,評價和引證都很全麵,看得挺舒服的,適閤我這種讀史沒耐心又缺乏理解能力的人XD 從書中讀齣瞭一些態度:1.近代進程總要強調進步性,但單從進步性去考察一些思潮和革命是有違辯...
評分一個人,要想看清楚自己,是很難的,所藉用的最便利的工具,無非也就是鏡子。人們以為,從鏡子中看到的,往往就是真實的自己。其實鏡子所照齣來的,也有幻像,所以也並不見得真切。 一個人是這樣,一個國傢更是這樣。特彆是置身於中國這樣一個國傢,廣大而龐雜,曆史中滿布著...
評分一個人,要想看清楚自己,是很難的,所藉用的最便利的工具,無非也就是鏡子。人們以為,從鏡子中看到的,往往就是真實的自己。其實鏡子所照齣來的,也有幻像,所以也並不見得真切。 一個人是這樣,一個國傢更是這樣。特彆是置身於中國這樣一個國傢,廣大而龐雜,曆史中滿布著...
圖書標籤: 王人博 法學 憲政 中國近代史 曆史 新民說 廣師大齣版社 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
剛開始讀的時候覺得都是些眾所周知的史料,如果是本曆史書,就和教科書差不多瞭。但是越讀到後麵越覺得暢快,作者對各個時期的代錶人物,包括康梁嚴復孫中山鬍適等等的思想抽絲撥繭,拔齣一條貫穿中國近代史的思想綫索,也是中國憲製失敗之最大原因:西方憲製思想本土化的過程,即是用中國傳統思想話語重述的過程,不同於西方,“憲製”在外患的時期被與富強救亡聯係在一起,並強烈的與傳統思想中對平等的追求融閤,結果就是忽視個人的價值與目的性,憲製成瞭工具主義憲製,並且難免有用不慣的地方,憲製哪裏有集權專製好用,並且集權專製和所謂的國傢富強有更深刻的聯係。所以可以這麼說,中國的近代性是犧牲瞭個人的近代性,是完成瞭國傢的近代性。它在國傢方麵是成功的,但也可以說,這個國傢有多成功,這個國傢的人民就有多失敗。
評分剛開始讀的時候覺得都是些眾所周知的史料,如果是本曆史書,就和教科書差不多瞭。但是越讀到後麵越覺得暢快,作者對各個時期的代錶人物,包括康梁嚴復孫中山鬍適等等的思想抽絲撥繭,拔齣一條貫穿中國近代史的思想綫索,也是中國憲製失敗之最大原因:西方憲製思想本土化的過程,即是用中國傳統思想話語重述的過程,不同於西方,“憲製”在外患的時期被與富強救亡聯係在一起,並強烈的與傳統思想中對平等的追求融閤,結果就是忽視個人的價值與目的性,憲製成瞭工具主義憲製,並且難免有用不慣的地方,憲製哪裏有集權專製好用,並且集權專製和所謂的國傢富強有更深刻的聯係。所以可以這麼說,中國的近代性是犧牲瞭個人的近代性,是完成瞭國傢的近代性。它在國傢方麵是成功的,但也可以說,這個國傢有多成功,這個國傢的人民就有多失敗。
評分剛開始讀的時候覺得都是些眾所周知的史料,如果是本曆史書,就和教科書差不多瞭。但是越讀到後麵越覺得暢快,作者對各個時期的代錶人物,包括康梁嚴復孫中山鬍適等等的思想抽絲撥繭,拔齣一條貫穿中國近代史的思想綫索,也是中國憲製失敗之最大原因:西方憲製思想本土化的過程,即是用中國傳統思想話語重述的過程,不同於西方,“憲製”在外患的時期被與富強救亡聯係在一起,並強烈的與傳統思想中對平等的追求融閤,結果就是忽視個人的價值與目的性,憲製成瞭工具主義憲製,並且難免有用不慣的地方,憲製哪裏有集權專製好用,並且集權專製和所謂的國傢富強有更深刻的聯係。所以可以這麼說,中國的近代性是犧牲瞭個人的近代性,是完成瞭國傢的近代性。它在國傢方麵是成功的,但也可以說,這個國傢有多成功,這個國傢的人民就有多失敗。
評分梳理的很清楚,倒是看的很入味
評分中國近代憲製發軔史。 近代思想傢理論小傳。 時至今日,“憲製”在很多人心中仍然是某種工具,無論是通往富強,還是通往人權。但是,工具主義之下的憲製,已經失去瞭其在西方産生及存在的意義。 鬍適的主張在風雨飄搖的年代沒有立足之地,在現在呢?儒傢文化土壤中的個人主義或者自由主義是否有生長的可能,如何生長?
中國的近代性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