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映,1952年生,曾先后任教北京大学哲学系、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现为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特聘教授。著有《海德格尔哲学概论》《从感觉开始》《无法还原的象》《哲学•科学•常识》《说理》《价值的理由》《简明语言哲学》等;译有《存在与时间》、《哲学研究》《感觉与可感物》等。
发表于2025-04-02
何为良好生活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看完书已经很久,在把书收起来之前,还是应该写几句。 有两句话,我感觉特别深。 “人性中有很多比自私自利严重得多的缺陷,比如人的贪婪、阴险,比如专制者的残暴”(p.51) “但也只有在偶然、不公和悖谬的世界里,才谈得上品性。如果一份品性定可换来这个世界的一份福报...
评分每个人在成长中的某一天,大概都会开始考虑存在的意义,考虑生活的方向。穿过岁月的羊肠小道,面对逐渐开阔的世界的时候,难免会有惶恐不安。而时代在发展,传统在脱节,理性化的时代里,纵然穿梭着满天的人生大道理,熬着四处飘香的鸡汤,或许都无法掩盖很多人内心里那一丝丝...
评分这本书对我来说更像是伦理学的课本,整体布局依照思考和逻辑顺序,构架严谨,每一小节也有很多点能够发散开来,联系到生活中的经验,写出篇篇议论文。以前上学的时候总听说,“先把书读厚,再把书读薄”,由此来看,我连读厚都还没有完成,怎能达到读薄写感想这样高度提炼的程...
评分第一章 伦理与伦理学 1、伦理往往与社会人伦有关,道德往往与个人有关 2、伦理经常会联系具体时代和社会形态,道德经理是独立普遍的存在 3、我们的日常伦理生活是联系母语得到经验的 4、人该怎样生活不可能有普遍答案 5、伦理学不是修身学科,而是理论科学,其任务时对各种道德...
评分语言风格动人,既有概念分析带来的精确性,又不失汉语鲜活轻灵的节奏感。干净利落的表达比比皆是,有些句子让人爽到流连忘返。 “何为良好生活”,翻译成流行的句式,近似于“生活的意义是啥”。现代分析哲学其实很多时候都在抵制这种大问题,认为它大而不当,容易沦为民哲鸡汤...
图书标签: 哲学 陈嘉映 伦理学 生活 随笔 社会学 文化 思想
本书探讨伦理学中的几个论题。读过几本书的人知道,天下的道理差不多早都被前人讲过。其中有些,我有自己的体会、思考,尝试用当代中国普通读者比较易懂的方式把这些道理重新讲述;有些,前人好像讲得不太对不太好,我尝试讲得更好些。也许没做到——我一直对自己期望不高,更希望的倒是有几个读者能与作者一样,感到诚实的思考实是人生一大乐事。
“我该怎样生活”这个问题不只是人生道路之初的问题,而是贯穿人的一生的问题。这个问题,主要不是选择人生道路的问题,不是选对或选错人生道路的问题,而是行路的问题——知道自己在走什么路,知道这条路该怎么走:我们是否贴切着自己的真实天性行路。
在最初“选择人生道路”的时候,没谁一开始通透了解自己的本性,了解周边环境并预见环境的变化。我们一开始不可能通透了解自己的本性,这不在于我们还不够聪明,而在于我们的本性在一开始不够具体,本性有待在盘根错节的实践中向我们逐渐清晰地显现。我们大概可以在这个意义上去理解歌德说他的浮士德是一系列越来越纯粹或纯洁(rein)的努力。我把这个“纯粹”或“纯洁”理解为:自身通透。我以为,这种自身通透是phronesis最核心的含义——洞明自己行在何处,浑然一体地洞明自己和自己所行之路,从而能贴切着自己的真实天性行路,把自己大致保持在天性所指的道路上。
可能因为相关观点都太熟悉了,读下来感觉没有以前那种穿透力。
评分由他来写这本书,再合适不过。关于eudaimonia和phronesis,他这个人之所是应该称得上是典范/榜样了。
评分诚心想涨姿势,却没有什么内容
评分启迪和赞美。卡尔维诺曾勾勒出理解文本的两种路径:水晶与火焰。水晶指向澄明与轻盈,而火焰指向缜密与秩序。在《何为良好生活》里,水晶与火焰并存。陈嘉映一边翻译晦涩的海德格尔,一遍又能把伦理学的基本问题讲得如此亲切,可能根本上是要克服虚荣心的——那种故意制造黑话和术语的文字虚荣心。所探讨的问题,这些年也想过、经历过,有的已经在个人判断中形成了基本的形态,一看陈嘉映便觉得亲切,但有的始终没有想清楚,比如普世、个殊、普遍、评价、性善恶论,关于这些主题的讨论,是本书给我启发、使我不断自省的地方。许多基本观念有所改观:一定要达成所谓的共识吗?一定有一种普遍性高于个殊性吗?在评价的时候,多大程度上能有内观?这些问题谈不不好,就变成了无关个体经验的心灵鸡汤和浮泛陈言,但陈嘉映井井娓娓,使人如沐春风。
评分真·智者 诡辩术一流
何为良好生活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