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映,1952年生,曾先后任教北京大学哲学系、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现为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特聘教授。著有《海德格尔哲学概论》《从感觉开始》《无法还原的象》《哲学•科学•常识》《说理》《价值的理由》《简明语言哲学》等;译有《存在与时间》、《哲学研究》《感觉与可感物》等。
发表于2025-01-21
何为良好生活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是一个讨论了上千年的哲学问题。但其实无论是“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都存在混淆概念的认知,在从哲学分析层面解读二者之前,先来回顾一下大多学者对于“人性本善”和“人性本恶”理解的理论架构。 认为“人性本善”者,大多以为人一出生心智...
评分伦理学就是教人向善吗?基因自私吗?我们能从是推出应当,从实然推出应然吗?人文社会研究与科学研究区别何在?你想过生活的意义问题,或者说“我该怎样生活”吗?人怎么会知道却不做?科学能解释伦理学的困惑吗?理论能指导实践吗?德性能带来福报吗?善恶一定相对吗?你救人...
评分 评分我们的大脑有一个倾向,把一切行为都简单地划分为两类:奖励和威胁。视一个人是朋友还是敌人,一个信号有还是无,黑白高低左右,这些相对的观念对我们来说都如此自然。还有一种说法不是两个点,而是一个光谱,在对立的两物之间还有连续的很多个点,黑白灰的渐变。这两种说法都...
评分伦理学就是教人向善吗?基因自私吗?我们能从是推出应当,从实然推出应然吗?人文社会研究与科学研究区别何在?你想过生活的意义问题,或者说“我该怎样生活”吗?人怎么会知道却不做?科学能解释伦理学的困惑吗?理论能指导实践吗?德性能带来福报吗?善恶一定相对吗?你救人...
图书标签: 哲学 陈嘉映 伦理学 生活 随笔 社会学 文化 思想
本书探讨伦理学中的几个论题。读过几本书的人知道,天下的道理差不多早都被前人讲过。其中有些,我有自己的体会、思考,尝试用当代中国普通读者比较易懂的方式把这些道理重新讲述;有些,前人好像讲得不太对不太好,我尝试讲得更好些。也许没做到——我一直对自己期望不高,更希望的倒是有几个读者能与作者一样,感到诚实的思考实是人生一大乐事。
“我该怎样生活”这个问题不只是人生道路之初的问题,而是贯穿人的一生的问题。这个问题,主要不是选择人生道路的问题,不是选对或选错人生道路的问题,而是行路的问题——知道自己在走什么路,知道这条路该怎么走:我们是否贴切着自己的真实天性行路。
在最初“选择人生道路”的时候,没谁一开始通透了解自己的本性,了解周边环境并预见环境的变化。我们一开始不可能通透了解自己的本性,这不在于我们还不够聪明,而在于我们的本性在一开始不够具体,本性有待在盘根错节的实践中向我们逐渐清晰地显现。我们大概可以在这个意义上去理解歌德说他的浮士德是一系列越来越纯粹或纯洁(rein)的努力。我把这个“纯粹”或“纯洁”理解为:自身通透。我以为,这种自身通透是phronesis最核心的含义——洞明自己行在何处,浑然一体地洞明自己和自己所行之路,从而能贴切着自己的真实天性行路,把自己大致保持在天性所指的道路上。
绵里藏针,直指人心。2015年尚有这样的好书,而2016年到现在,中国人写的书怎么都是好烂的感觉?
评分啊!我的学术idol!既能静下心严谨地翻译维特根斯坦和海德格尔,又能将所思所想用大白话和生活小事跟所有人讲明白。而我,静下心读海德格尔都做不到…long way to go …!
评分可能因为相关观点都太熟悉了,读下来感觉没有以前那种穿透力。
评分读了三遍。陈嘉映的素朴、俏皮和细腻都是我所喜爱的。为快乐而快乐不是伦理,正如买春之人只是以快乐为目的,卖春女是她达成目的的手段。伦理是快乐的行为,但其本质还在于行为。因此,屈原和梵高都不是那么的“快乐”,因为他们的行为中有一种精神。
评分在哲学为“治疗”的意义上,落实于生活的伦理学正是大量初级反思的汇聚地。
何为良好生活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