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晓菲
1971年生,出生于哈尔滨,在天津长大。她13岁从天津13中学直接升入北京大学西语系读英美文学专业,198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语系。1998年6月,田晓菲从哈佛毕业,并获得比较文学博士学位。现任哈佛大学教授。
发表于2025-02-02
神游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今天又读了一遍田晓菲的《神游》,还是觉得谈论这一段的文学,她写得比较好。前三章是讨论六朝的,第一章是东晋时代的整体,第二章讲了一点王羲之,主体是法显行记,第三章是谢灵运。核心的关注点是作家感受事物的方式。这个点在《烽火与流星》的第四、第五两章已经发展出来,...
评分今天又读了一遍田晓菲的《神游》,还是觉得谈论这一段的文学,她写得比较好。前三章是讨论六朝的,第一章是东晋时代的整体,第二章讲了一点王羲之,主体是法显行记,第三章是谢灵运。核心的关注点是作家感受事物的方式。这个点在《烽火与流星》的第四、第五两章已经发展出来,...
评分这是一本关于想象和行旅(不得不佩服田晓菲措辞的熟稔,不愧是以少年诗人成名的天才少女;她用“神游”一词作出了极其精到的概括)的书。当我们在谈论旅行时我们在谈论什么?以体验而言,有新鲜、刺激,也有熟悉、日常;以经历而言,有猎奇、惊险,兼之恐惧,也有参合、比较,...
评分今天又读了一遍田晓菲的《神游》,还是觉得谈论这一段的文学,她写得比较好。前三章是讨论六朝的,第一章是东晋时代的整体,第二章讲了一点王羲之,主体是法显行记,第三章是谢灵运。核心的关注点是作家感受事物的方式。这个点在《烽火与流星》的第四、第五两章已经发展出来,...
评分这是一本关于想象和行旅(不得不佩服田晓菲措辞的熟稔,不愧是以少年诗人成名的天才少女;她用“神游”一词作出了极其精到的概括)的书。当我们在谈论旅行时我们在谈论什么?以体验而言,有新鲜、刺激,也有熟悉、日常;以经历而言,有猎奇、惊险,兼之恐惧,也有参合、比较,...
图书标签: 田晓菲 魏晋南北朝 海外汉学 文学 海外中国研究 文学研究 历史 文学史
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个时期因各自不同的原因而发生与外部世界(异域)的频繁遭遇,进而相互影响并导致剧烈的文化转型。第一个时期是南北朝,因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兴盛而导致对中亚、南亚、东南亚的“发现”,求道的僧人如法显等等远行印度求法,居外十四年,途径三十余国,归国后除带回经文外,还有记录个人经历的游记《佛国记》传世;而当时还被北方高门显贵视为化外蛮夷之地的长江之南,随着东晋被迫南渡后精英士大夫的重新“观看”,变成了陌生又新鲜的“风景”,王羲之等的“兰亭雅集”和谢灵运的山水诗应运而生。
另一个时期是19世纪的晚清,西方的船坚炮利带来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西学东渐,也让国人对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生出无穷的遐想和行动,进而开启了一个世纪轰轰烈烈的文化转型和社会巨变,这是我们更为熟悉的。
John Berger之「Ways of Seeing」的中國古典文本演繹,正如第五章論述一樣,並置產生的鬆散的聯繫,未必能指向論題的解決,但是問題意識非常讚,在書寫異域時,有沒有可能跳出那些已有的修辭套路和主題陳規?快點主動走出去吧。#壹陸讀#046
评分以往阅读国人看世界的笔记或诗文,从来不曾尝试过从作者提供的角度切入,此书为今后的阅读打开了一扇窗,或者说有指南的功效。另我惊奇的是,迈克的那句“我看见的你是我自己”居然又适用于此,难为他写出来这万年金句。读此书都是在带娃的间歇,并不连贯的阅读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它的吸纳,择日当重读,也值得重读。当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时,隔断时间都需要这样一本以过往阅读经验来检视会觉得有点甚至完全陌生的书来提神的,阅读太安逸了不好。
评分学姐总爱循环论证
评分翻了一下,蛮有意思,尤其是写谢灵运的部分。我觉得境界,空灵那些虚头巴脑的美学观念,从佛教经典入手绝对是条路,可惜的是谈论这种一般很少知道经典成立的系统和层次,一说就是“佛教认为”,显得有些混乱。毕竟是个好的起点吧。思想,观念这种事注定说不死,但不意味着所有关于它们的言说都毫无意义。
评分田的写作路数愈发宇文所安化,此书并非成于义理考据,而是连贯的全篇阐释,不过单纯的将法显的行迹图,在不考虑历史背景、情境的情况下,与十九世纪传教士所有路线的印证与比较,为比较而比较,亦如神游一般天马行空,不得其所。
神游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